《名医别录》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本草纲目》记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出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疠,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人参亦为与他药配伍的主品,单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人参的方剂达41条,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介绍含人参的处方计62条。
灵芝的确是一味灵药。然而,它“灵”在什么地方?原来,灵芝之所以“灵”,就因为它含有丰富的锗。锗是一种金属元素,锗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卓越贡献却迟迟不为人知,甚至一向被误解,认为它对人体有毒害。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知道它具有与体内“氢离子”结合的本领。以尿或汗液的方式排出,从而增强了体内氧的供应,有利于加速新陈代谢和延缓细胞的衰老。
而且,锗在人体内只作极为短暂的停留,不到24小时便排出体外,对人体不会有毒害。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不少一直被人们视为有补益作用的中药都含有锗,如枸杞子、山药(淮山)、人参,越名贵的含量越多。使人惊奇不已的是,灵芝的吉锗量竟比人参高四至五倍。所以有的专家说:灵芝之“灵”,看来与它含丰富的锗是有密切关系的。
菖蒲、艾和大蒜,旧时家家户户过端午必备,称为“端午三友”。古人对菖蒲、艾和大蒜的除毒功效早有认识。据《本草纲目》引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祛毒气”。《帝京岁时纪胜》说:“五月五日,细切蒲根,拌以雄黄,曝而浸酒……挥洒床帐间,以避毒虫”。从时令上看,端午节正是大地春浓、大气回暖的节令,容易流行疾病;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毒虫也开始危害人们。
过去民间每逢端午节总是在门口插上菖蒲和艾,以除毒;吃了难以消化的粽子后,吃蒜头以助消化,可见把菖蒲、艾和大蒜称为“端午三友”是有根据的。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有香气。《神仙传》中有这么一段传说:“汉武帝上嵩山,忽见有人长二丈,耳出头下垂肩。帝礼而问之。曰:‘吾九嶷山中人也,闻中岳石上有菖蒲,一寸九节,食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
’忽不见。帝谓侍臣曰:‘彼非欲服食,以此喻朕耳’”。这虽纯属传说,但服用菖蒲确可益智宽胸。《群芳谱》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可见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所喜爱,并常作案头清供。《本草》载称:石富蒲一寸九节者良,久服可乌须发,轻身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