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煮茶,点茶较为复杂,也是不能广泛化的一个原因。3.明代是泡茶,喝茶从明代开始就有了泡茶,也是从明代开始喝茶才真正的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泡茶的方式相对煮茶和点茶简单了很多,而且也方便了很多,让喝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4.清代喝茶的广泛性,清代讲喝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不论是茶叶的出口还是自身老百姓的消费,一壶茶也可以泡,一杯茶也可以泡,而且茶叶的品类发展也是极其的迅速。
我是强哥 我来回答茶道圣典《茶经·四之器》中有一段关于饮茶用水处理的阐述:“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咸以缝之,纽翠细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这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滤水器,供清洁净水之用. 滤水囊是出家人的生活用品,用于饮水时过滤水中微生物之用,为器虽小,其功甚大,为护生命故。
出家人举凡饮用的水必须经过一块细布过滤,让细小的微生物不进到水中,再把牠们放回清水里继续活命,所以这个滤水囊的用意就是戒杀、放生。所有的出家人对戒杀、放生都特别仔细用心,如《毗尼日用》里有一首偈:「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也许有人会怀疑,一瓶水哪里有那么多的虫子呢?到了现代,经过科学家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发现一杯水里,就存在著很多的微生细菌。
中国古人都是煎茶喝的,那泡茶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如您问题中描述的一样,若是读过茶经便知道过去我们喝茶的方法并不是以泡为主流。在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饮茶方式还是煎茶,或称煮茶。于是《茶经》第五章才会是“五之煮”,而不是“五之泡”。泡茶法成为主流是从明代开始,但要注意,不是明代发明了泡茶法。泡散茶的方法早就有,以前为末茶为主流,后来以点茶为主流,到了明代开始以这种散茶直接冲泡为主流。
三国开始到元、明之交,一千多年的制茶方式,一直是以紧压茶为主要制作方式。品饮方式改变成冲泡,跟朱元璋废团改散有巨大关系。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令废除进贡团茶,改进散茶。自此开始,上行下效。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实干的皇帝,这才费团改散,一方面不让进贡,民利损耗不大,另一方面是把喝茶简单化。也正是如此,茶叶炒青技术开始慢慢普及,成为延袭至今的制作绿茶的主要方式。
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中国茶的一次转机。宋代茶虽好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像宋代那样发展下去,中国茶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日本茶一样。日本茶道束之高阁,有几个年轻人真正的在喝茶呢?我在日本接触到对茶道感兴趣的人年龄大概都在六十岁左右,他们的茶只有理性而失去了生命。朱元璋废团改散这样的大手笔,一个雷厉风行的举动,反而给茶换了血才有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