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可以理解为不顺畅,不流利,不自然。要做到边缘涩涩的,不是靠死练,这里面十分有意思,我觉自己这样写,感觉是好的。而很大部分人体验茶叶的涩,其品饮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茶水涩后的妙美味趣。(二)涩,是生长的装备!生活中没有了涩,如同青春没有青涩时光,而显单调无聊;成长中没有了涩,如同苹果没有青涩时节,而显单薄无趣。
怎么写出涩笔?
我的感觉是:“古人讲的锥画沙,印印泥”。要达到此涩涩的感觉,才是真书者,否则,字怎么写,也觉浅,俗,浮滑,凡边缘光滑者,是沒懂书之真味。边缘光滑者,书怎么写也觉气息不古雅,无书卷气。要做到边缘涩涩的,不是靠死练,这里面十分有意思,我觉自己这样写,感觉是好的。当然,在这还是卖一下关子了。不讲出来,是让大家多读书论,多看古雅之作品,多思,多想和多研究。
如何理解“人穷眼睛涩”这句话?
眼睛干涩的原因,一是由于泪液供应量减少;二是蒸发量增大。《黄帝内经》里就曾说过:“肝开窍于目。”意思就是眼干、眼涩、眼疲劳等问题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经常熬夜加班、娱乐打牌、手机游戏、多媒体网络等造成睡眠减少,是眼涩的重要原因。至于人穷眼涩,可能由于体内肝火旺引起,显得人穷志短,眼界不够开阔、大器。
“书者,涩势也”,诗书同理,在诗词中“涩”是如何表现的?
谢邀。涩,可以理解为不顺畅,不流利,不自然。在诗词中,还真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遣字用句都充满着雕琢之感,让人明显看到修饰的痕迹。比如有一个千古名句,正好可以用来形容这种“天然”与“雕琢”。池塘生春草,圆柳变鸣禽。(谢灵运)前一句堪称天人合一,浑然天成。可是后一句就是雕琢,圆柳,鸣禽一看就是用心搭配。杜甫有一首《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中间两联也可以做为“天然”与“雕琢”的对比,这两联如下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颌联近于常用语,读起来都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翻译。但是颈联那个“动随”和“忆上”是需要思考,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构思或炼字的痕迹。李清照以口语入词,化俗为雅,登到词之巅峰,无人可及。可是在她的词中有时也会以“涩”入句。比如《念奴娇-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是汉赋韵味,而《长寿乐-南昌生日》中的“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简直可以是辛弃疾应酬词作的榜样。南宋有两个大伽,一个叫周美成,一个叫姜白石。他们的词便和北宋词风有明显的差别。在他们的词里都可以看到精雕细琢的痕迹。古诗词中还有一种风格就叫“险峻奇绝”,应当以李贺为主,他用的都不是寻常字,比如“烹龙炮凤玉脂泣”,比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