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也是如此,只不过韩愈的诗尚拙,当然是故意为之,而为他不想重复走杜诗的路。比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读起来非常费劲,但实际上只是我们对古典基础常识不熟练,所以给人以“涩”的感觉。
书法中的力度、阴阳和顿挫,该怎样去理解?怎样运用在书法艺术之中?
书法中的力度是指书法用笔的力量和速度。作为书法的字,是由结体和用笔两要素构成,而成为书法作品还要讲求墨法和章法。书法用笔中的力量、速度和方向是结字的需要,具体过程既能体现用笔的轻与重、疾与徐和去与复,也反映着书法动态运行的轨迹和变化规律。书法有多种书体,每种体都有其用笔的特定规律,因而对用笔力量、速度及使转方向方法的要求皆不同,而每一位写书法的人又对用笔这种书法美学规律各有自身的理解。
因此,您要问到底怎么把握这种力度,我只能说那是玄之又玄的答案,只能由亲历者亲身去体验。讲一则小故事帮我蒙混过关。颜真卿与怀素讨论草书笔法,怀素听说张旭悟出“孤蓬自振,惊沙自飞”,而自家喜欢观夏云绕奇峰,常师其势,又看到断壁上的裂痕非常自然。颜真卿问:与屋漏痕相比如何?怀素听后很是激动,认为屋漏痕就是自己一直追寻的笔法。
茶叶是苦涩的,为什么几千年来那么多人喜欢喝?究竟是喜欢茶的什么?
单一的苦,单一的涩,肯定是令人讨厌的存在!人们能够接受茶叶的苦涩,实际上是接受茶水苦涩后的回甘体验和兴奋感觉!茶叶是苦涩的,能够让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喝茶的原因,除了茶叶给人健康的现实意义之外,主要是人们喜欢茶的“苦,涩,滑,甘,香,美,爽”,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味!(一)苦,是生存的滋味!茶叶的苦,如同生存中遇到的困难,承受并想尽办法努力克服,苦就越不觉得。
并且,喝茶喝到最后,苦就越来越少,以至甘甜。鲜嫩的芽尖,苦是过眼的快意。粗老的开叶,苦是历练的精明。(二)涩,是生长的装备!生活中没有了涩,如同青春没有青涩时光,而显单调无聊;成长中没有了涩,如同苹果没有青涩时节,而显单薄无趣。很多时候,茶水的涩,是生涩到成熟的快捷体验过程,是艰涩到快乐的切实体会过程。
而很大部分人体验茶叶的涩,其品饮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茶水涩后的妙美味趣。(三)滑,是处世的魅力!滑,是圆融,是顺遂,是通畅,简单来说是生活中的顺风顺水,是处世中的完美和顺,是交易中的顺变融通,是交往中的随和圆通。茶水中的滑顺,是品饮中的生活体验,是贯穿品饮过程中的柔情蜜意。(四)甘,是存在的定位!追求生命中的甘甜是人生的重要意义。
也就是说,甘,是茶叶存在的必须。至于人们生活中的甘,是收获中的喜悦,是收藏中的愉悦,还是运行中的获得,或是使用中的获取,都只是一个追求过程。有了这个过程,生活的意义很完美!茶中的甘,一定是受追捧的存在,一是受热爱的定位!不然,人们没有美好的获取,茶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在社会生产中淘汰。(五)香,是自然的安利!生活中没有香,如同百花园中没有了鲜花盛开,枯燥乏味。
茶叶中没有香,如同大自然中的枯叶,没有了欣赏的资源,没有了价值的利用。构成茶叶中香味的因子是大自然的赠予。而一茶一香的美妙,一口一香的趣味,却是茶叶给人类的安利。(六)美,是心灵的快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首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茶》诗,不就是茶的美的主题吗?!我们平常喝茶,观赏茶的汤(色)美,叶美,形美,味美,就是一个让人心灵快慰的美的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