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就有不少中国商人前外海外发展贸易,其中很多都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跨出国境进行商业活动。17世纪中期后清廷放宽海禁,准许外商在指定口岸通商,建立起所谓公行制度、商馆制度,专门用以与外商贸易。浙江、福建与广东地区的商人们时常与日本、琉球、东南亚各国及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西洋各国展开贸易。18世纪后还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参与其中。
当时的西洋各国对清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清朝对西洋的刀叉、钢琴、睡衣等这些舶来品却没有什么需要,这样就造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巨大出超。据学者估计应该由不少于一亿两白银曾流入中国。公司总部东印度大楼英国正值资本主义对外拓展的高峰期,当然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理。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蓬勃发展。
至1647年,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在印度苏拉特、金奈等地已经建立了23个据点和基地。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通过与葡萄牙的“婚姻”获得要地孟买,并在六年后将孟买承包给东印度公司。1670年,东印度公司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有一个巅峰。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铸币权和宣战权。于是,东印度公司开始持剑经商,到1680年代已经拥有了属于公司名下包括战舰和地面部队的武装力量。
1690年,东印度公司几乎比得上当时一个一等的大国。不仅能够在经济上控制着南亚甚至东南亚一带的贸易,还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1501年至1739年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拓居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包括棉花、丝绸、硝石和茶叶。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来使用银换取茶叶。自此,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逐步取代了中国一度强势的茶叶贸易地位。
参考资料: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张燕清: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方式探析林承节:英国东印度公司怎样从商人组织转变为国家政权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雷晓凡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专卷《南京大屠杀与西方国际友人》撰写工作、“太阳光辉暖十月”毛主席视察十月村口述史专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语言学家沈孟璎女士口述专访等。
对清朝而言,如毒瘤般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之初,目的在于利用该公司不断去开拓,英国政府还无法顾及的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贸易。在成立之后的一些年里,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与葡萄牙、荷兰竞争,不断的挑战他们的贸易垄断,直到东印度公司获得了莫卧尔王朝在印度大陆的自由定居和自由开厂的许可,之后东印度公司开始真正开花结果,成长为一个影响世界的集公司与政府性质于一体的集团。
东印度公司对于世界来说,好的说辞就是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好的说辞就是极大的压迫了被殖民地的劳苦大众,极大的剥削了殖民地的社会经济,使得殖民地的人民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英国来说,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开拓创新的典范,在尽量少占用政府资源的情况下,为英国政府开疆拓土,广收利润,垄断贸易,但也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情况,最后在东印度公司过度扩展,压迫起义过程中财政枯竭时英国政府才慢慢收回部分政府职能,最后解散掉东印度公司。
对于清政府来说,东印度公司是一个促进清政府腐败崩溃的催化剂,也是在清政府身上汲取大量白银的吸血虫。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在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主要用来进行正规的茶叶生意,并在之后也开始进行生丝贸易,但在1773年之后,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此后鸦片贸易开始在与中国的贸易份额中不断上升,致使中国白银从顺差变成了逆差,开始大量的流出中国,进入东印度公司的怀抱中。
在针对越来越多的鸦片走私情况下,清政府也进行了大量的侦查,处理,并在后来派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但禁烟的结果大大触犯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极大的打击了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为此东印度公司利用它在英国国内的说客团说服英国政府发动了对清政府的鸦片战争,并割让了香港岛,开放了口岸。从此清政府就进入了半殖民地的状态,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完全进入中国大陆进行商品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