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二十多年前不论机关,学校,工厂,家庭……都是烧开水,烧茶水备用,要喝水就用杯子接茶喝着就行。无形中形成了当时人们喝茶的习惯。就是野外作业,建筑工地,旅游地,车站,码头……都是有茶桶装茶水供人们解渴解乏。以前的生活环境中的水,没有现在经过纯化水的好,一般都是自来水,井水,泉水……等卫生条件不符合的水,不烧开水泡茶喝,这水就不能直接喝。
自然而然,年纪较大的人都习惯喝茶了,而年轻人却反感。要让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喝茶,了解茶叶,实在是有点难度,要改变当今饮茶观念和对各种品种茶叶的吹嘘,才有可能让现在的年轻人们轻松接受。(图片为网络载图)我认为,不要把喜欢喝什么茶叶做为一个问题来解决,而是要把茶叶做成其他产品,其他食品,让大家都来接受,来认同,才是最主要的方面。
西藏不产红珊瑚,为什么藏族人民有这么多珊瑚?
如果你去过西藏,应该就会知道,藏民身上佩戴着的那些,大多数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红珊瑚,无论古代还是今天,红珊瑚都是极其珍贵稀少的,不可能那么普及,当然,西藏也有一定数量的真珊瑚,主要来自古代的贸易与中原的赏赐。从古代到现代,珠宝配饰在藏地都被视作财富,是真正具有商品价值的物件,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珠配在藏地,甚至取代了货币,充当着商品交易之间的媒介,而藏地大多的珠宝配饰,包括珊瑚,都是外来物品,并非本地出产。
藏民佩戴珊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时代,人们认为珊瑚可以防止灾祸、止血清热,赐予智慧等功能,藏民也崇尚红色,鲜艳的红珊瑚往往被与太阳联系在一起。藏民女子戴的珊瑚配饰,由桶型珊瑚珠串成,间隔着绿松石、玛瑙,杂色成串,色彩发配非常浓烈,再配上装有佛像、佛经的小银噶屋,华丽盖贵,女子平时戴一串,节日盛装时戴两串到八串,而男子通常佩戴大珊瑚珠子,环绕胸前。
珊瑚极其珍贵,无论古代还是今天,都不可能普及开来古代,红珊瑚是配饰之中红色的不二之选,清朝二品官的顶戴与朝珠上,都会有红珊瑚,可见其珍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红珊瑚通常都出产于温暖的纯净海域之中,不仅采摘困难,而且全球能够出产宝石级红珊瑚的地方非常少:东海东南边缘、地中海北部与夏威夷海域。正因如此,珊瑚无论何时,都是极其贵重稀罕,除了少数的显贵,根本不可能在寻常人群体之中普及开来,变成金银饰品一般的常见物什。
藏民佩戴的大多都是雪巴珠,并非珊瑚虽说如今珊瑚被列入了管控交易的物品,不过这在藏地似乎不起作用,因为感觉藏民身上大多数都佩戴着大量的红珊瑚。事实上,倒并非是这些藏民拥有很多的财富,而是他们很多身上戴的,根本就不是珊瑚,而是一种仿制珊瑚的雪巴珠。这种叫做雪巴珠的琉璃制品,也叫做夏尔巴珠,是喜马拉雅山一带的雪巴人,在十七世纪时仿制珊瑚而造出来的一种琉璃珠,这种琉璃珠外表看起来没有其他老琉璃那么华丽,非常酷似红珊瑚,由于珊瑚过于珍贵,因此使得雪巴珠非常盛行。
因为商业流入西藏的珊瑚古代的西藏,其实是欧亚大陆上的一处聚宝盆,高原之上盛产黄金、麝香、羊绒与各种珍贵药材,由于这里地处中原、印度、中亚与西域之间的要冲位置,所以商业也算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吐蕃时期,藏地经济非常兴盛。由于西藏拥有大量的财富,也用此换来了欧亚大陆各地的各种珠宝,比如珊瑚。西藏的珊瑚来源是多方位的,克什米尔、高加索、尼泊尔、印度,等等。
这些外来的珊瑚,追本溯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古代的地中海沿岸,产于意大利沿海的珊瑚通过贸易流向各国,又不断流向西藏。高级的珊瑚,来自于朝廷的恩赏千百年来,通过贸易流入西藏的珊瑚,大多都是普通贵族佩戴的珠宝,而真正的上等红珊瑚,尤其是僧侣们所佩戴的红珊瑚,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朝廷的赏赐。元朝时期,西藏正式归顺,成为宣政院辖地,当时的藏地僧侣,经常接受蒙古藩王的供奉,其中珊瑚占了很大的比例。
清朝时期,随着金瓶挚签制度确立与驻藏大臣的设立,中原与藏地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更多的高品质红珊瑚作为赏赐、供奉,流入了藏地。在藏地还有山珊瑚的说法,特指一种在牧区出土的,红艳多虫眼的古代珊瑚,据说这是产自藏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种远古珊瑚化石。其实,虽然西藏远古时代的确是一片海洋,可西藏所谓的“山珊瑚”并不存在,而且藏民使用的珊瑚从来不会使用珊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