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词中的小红是谁?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出自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过垂虹》。此诗写作者过吴江垂虹桥时的情景,风格轻快,语调低缓而不哀,表现出一种如歌如画的幽情雅韵。全诗一共四句,原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这诗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这首七绝,是诗人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除夕,携小红由石湖(苏州与吴江之间的风景区,范成大的别墅所在)范成大家,乘船归湖州(今属浙江),路过垂虹桥时所写,因此诗题也命为《过垂虹》。这首诗像一组动画片:一叶小舟,泛行在江南的水乡,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倒影在清澈的水波中荡漾。
一个读书人,站立船上,吹着洞箫,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美女,正低低地唱着歌,那动人的吴侬软语,回旋在轻烟中。两岸的梅花,袭来阵阵暗香……这组画面,是姜夔为自己写照。诗中的小红是范成大送给姜夔的一个年轻貌美的歌女,只是那场那景需要一个人物来唱曲而已,至于小红的籍贯、姓氏以及后来怎么了没有具体介绍,也没有必要去作详细的介绍了。
同样都是名字里带“玉”,为何小红要避讳,玉钏儿就不用呢?
我们先看一下,原文对小红的介绍,文本上写“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的名字,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她“小红”。”准确的来说,小红这个名字,只是在大观园里这么叫。因为小红是怡红院的丫鬟,所以怡红院里的丫鬟要避宝玉的讳,所以叫她小红。其实小说里只需要写,林红玉犯了宝玉的名字,故而避讳叫小红。
根本用不着添上林黛玉的名字。因为小红不是潇湘馆的丫鬟,她犯不犯黛玉的名字,不重要。正如小红对凤姐说自己的名字“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叫红儿了。”可见林红玉之所以叫小红,不是要避讳黛玉,而是要避讳宝玉,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刻意添上林黛玉的名字呢?我认为是有深意的。脂砚斋对林红玉的名字,做出了解释“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