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的闷黄工艺其实也不是很复杂,就是将杀青散热以后得茶胚聚拢到一起,盖上湿毛巾棉布,太干燥的话还需要喷水 让茶叶能微热发酵,时间一般隔夜就行,闷黄的好处是清除茶叶的青草味 ,并且调整茶叶的颜色,如青色黑色等比较暗的颜色。我接触黄茶工艺是源于做手工龙井的时候,现在加工龙井绝大部分是无性繁殖单一的早茶种,在十来年以前,加工龙井是主要群体土茶种,而且还是手工加工,特别是辉锅部分最早都是手工做的,群体有个特点就是茶种很多,里面有几百个茶种,茶种之间肥瘦不一,还有花青素高红茶叶,在那种情况下做龙井,一般都用上了闷黄的办法,因为龙井杀青温度比较高,容易外面的叶子干燥,肥厚的芽心不干,湿布盖上一个晚上让茶叶里面水分均匀一下,这样做茶损耗少,而且有利于做型同时干茶做好以后青张黑条明显减少。
现在做茶其实除了云南福建以外大多数茶叶都在像精品化等级高的方向靠拢,所以相互之间的工艺学习借鉴都在进行,还有一个去神茶化的现象是不需要陈茶,我第一次收到朋友邮寄的蒙顶黄芽的时候看着颜色就像陈茶,仔细分辨茶叶的香味和口味才确定是新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黄茶也在像绿茶工艺靠拢。四张图片,12是新工艺的霍山黄芽,34是防西湖龙井工艺糙米黄的浙江龙井,你能分辨吗?。
茶叶泡后竖起来的就是好茶叶吗?应该说有这种现象的多数是好茶,但并不能一概而论,泡后能在杯子里竖起来,这种现象只能作为好茶的参考因素之一。泡后能竖起来的茶叶多数是头采茶,是芽头,经过冲泡之后,由于芽头的马蹄头相对较重就会在杯子里竖起来。如果是后期采摘的茶叶,有芽有叶,甚至都是以叶为主,冲泡之后就会在杯子里飘起来了,无法竖立。
而头采茶都是芽头,相对于其他等级的茶而言,品质肯定是最好的。但并非等级最高的头采茶就一定是好茶,制作一款好茶还要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茶青产地、工艺、制茶期间的天气等。当然也有一些茶类并不讲究头采芽头,比如铁观音就没有明前茶,而是秋茶才是最好的。芽头泡后在杯子里竖立,除了茶汤的口感之外,还有欣赏的角度,所以在茶艺表演或者网络视频上经常可以看到。
正值绿茶上市之际,感谢头条的邀请,在冲泡绿茶时很多人会把茶叶泡老,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冲泡绿茶的方法。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类,主要以叶鲜、味醇为主,尤其是明前茶,采用的都是牙尖制成,所以在冲泡绿茶时一定要选好容器和掌握好水温。容器方面:绿茶尽量选择高的玻璃杯和高的瓷器冲泡。在冲泡时既能看到茶叶在水里的伸展程度,由于高度和水量又能喝到鲜美的绿茶。
为什么网上那么多卖茶的,而且价格超便宜,这些茶质量究竟怎么样?
高价产品的茶叶质量不一定会好,但是超低价的茶叶质量是百分百不好。可以从三方面来帮你看,为何说低价茶叶品质肯定不好。一、多少价位算低价的?我们县城属于茶乡,茶园面积将近16万亩,产量一年下来产量可以达到6000吨,而每斤的产值差不多在100元左右,这是茶农端批发段的价格,到零售端肯定价格高20%以上。从中给大家的一个参考值是你买的茶叶价格在100以上的还是以下的,100以下的肯定属于低端茶叶,而且很多100元可以买上2斤3斤的,那么就是最末端的茶叶。
二、网络加剧竞争导致价格下滑。现在网购非常的方便,不仅仅物流端解决了,而且卖家端被大量的激活,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竞争加剧。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最终都会回归价格回归价值,而市场竞争都会加速这个价格和价值的回归。这是一件好事情。三、低价容易在监管空隙里滋生低道德的事情。加速竞争使得消费者得利,但是也会带来不好的一面,比如超低价泛滥带来了价值探底使得低价低质横行,扰乱了市场,很多低质茶叶赚的是昧心钱,因为在行业还没有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时,有很多内幕是消费者看不到的,而监管是落后于市场产生的问题,问题出来之后才会慢慢跟上。
比如对于农残的监控,对于变质茶叶的抽检,对于恶意炒作的打压,对于网络特有的货不对版的监管等等都还在完善中。所以很多商家都在钻这里面的空子。现在流行直播,很多直播主会在视频里给些好看的茶叶做直播,实际发货不对板。一方面因为技术问题视频展示受到色差、清晰度的限制,还有一方面就是主播发货时的调换。所以我认为低价的茶叶品质一定不会好,而且很多会有食品安全上的问题,追求品质生活的要减少这类低价茶叶的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