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特定的情况(比如有些壶型不借助模具手工难以成型)外,全手工壶的价值要超越半手工。全手工壶特点1.泥料普遍较高,明针功夫较多。2.壶内壁不会有太多的痕迹,一般只会在壶底出现链接泥片的痕迹。3.身体桶内,一般在壶把内侧对应位置,有泥片接头痕迹,这个较为难处理干净。4.壶内的内壁章和壶底的落款章必须是同一款章,但壶内的章要有变形(方器除外)。
怎么分辨老瓷茶壶年代?
瓷壶本身是拿来冲茶用的实用器,所以经常使用的瓷壶就比较难分辩新老了,这要有一定水平的人才能准确分辩新老。老瓷壶通常会有很多的茶迹附在茶壶身上,必须洗干净了,再看壶的造型,图案,釉水。近代的瓷壶,特别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瓷壶图案大部分都是贴花的,有花鸟,山水之类,釉面比较生硬,不够温润,民国之前的器型线条就比较灵动,釉面温润,因为民国之前大部分施的是矿物釉,近现代施的大部分都是化学釉。
紫砂壶如何区别新老泥料?
经常有人提到老紫泥、老段泥等等,但真正理解这个“老”字的并不多。其实不单单是消费者,很多壶商、甚至是制壶人因为对紫砂泥料的了解实在太少,认为酒是越陈越好、泥是越老越贵,所以凡泥料必带“老”字。那紫砂老料的“老”应该如何正确全面的理解呢?一、从矿石开采角度看,泥料没有老新一说。从地质学角度看,紫砂矿石的形成要经过几亿年的时间。
而可考的紫砂史最早起源于宋朝,至今不过几百年时间,与矿石的形成时间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所以,从地质学角度看,我们不能以开采时间,来定义紫砂泥料的新老。但考虑紫砂泥料的不可再生性,特别是黄龙山矿于2005年封矿,真正原矿泥料稀少、顶级本山砂料有价无市的情况,现在大家提到的“老”,更多指的是泥料的稀有程度,“老”就意味着价格更高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紫砂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家家都说自己有本山绿、底槽清等泥料,但真家伙寥寥无几,壶友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再注意。二、从练泥的角度上看,泥料又有新老之分。很多人喜欢用陈腐时间的长短来形容紫砂泥料的新老,因为泥料陈腐时间的确是越长越好,泥料经过长时间陈腐,更加容易成型,烧制后水色更好、油脂性更强,但不是说陈腐时间长,就可以说是老料。
从纯粹的练泥角度讲,矿料的“老”是指含云母量相对多,砂性相对强,吃温相对高,反之称“嫩”,这里要注意相对二字,不能钻牛角尖。所以,这里的“老”指的是泥料的特性,与好不好、贵不贵没有任何关系。综上所述,紫砂泥料的“老”,主要指泥料的稀有程度、或者是泥料的特性,如果一个商家用陈腐的时间长短来形容紫砂泥料的“老”,你可以使劲抽他嘴巴子。
如何鉴别紫砂老壶的真假?
大多数壶友买的老壶都是看着又脏又旧就下手了,但是又脏又旧的壶就一定是老壶吗?如今市面上新壶做旧层出不穷,没有一定的收藏底蕴还真不一定能辨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市面上常见的新壶做旧的那些方法:1.新壶刻老款新壶做好之后,在生胚上刻上仿造的老款印章,这是比较常见的仿老壶的做法。时大彬、邵大亨、陈鸣远等等名家的印款刻了个遍,很多初入收藏界的壶友看到这样的名家底款都会特别心动,稍听个忽悠可能就下手了。
2. 新壶造包浆老壶经过漫长的岁月都会形成古朴的包浆,所以现在新壶做旧,人造包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像比较常见的在新壶表面擦鞋油或者用强酸腐蚀的手段都是新壶造包浆的方法之一。3.新壶去光泽紫砂老壶都是比较暗淡枯燥的,所以新壶为了去除自带的光泽度,造出新出土的文物感都会进行一番操作。比如烧煮,扔进很浓的红茶汤汁中反复烧煮,直至壶的表面褪去光泽度,看着比较干枯晦涩即可;再比如就直接点,挖个坑,把新壶直接埋进去,十天半月,等新壶褪去光泽;还有就是用茶汁等酱料混合涂抹的方法,同样也是为了造出那种晦涩的文物感,这种调料混合的秘方估计都是家传,一般人还真干不来。
了解了紫砂壶新壶做旧的手段,你必须知道,收藏老壶一定要谨慎为之!且不说紫砂老壶都是比较粗糙的做工,经历了风风雨雨完全没有实用性。真正出土的紫砂老壶真的是寥寥无几!像时大彬的紫砂作品至今已知的也就十几把左右,被各大博物馆分藏之后,能有多少流落在民间呢?如何区分市面上的老壶到底是新壶做旧款还是真正的紫砂老壶呢?1. 根据时代特征去判断,每个紫砂艺人身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特征,像陈曼生所处的年代,以经典的光素几何作品为主,所以陈曼生的作品也都是几何造型的居多。
不可能说一把筋纹器说是陈曼生作品,那就经不起推敲了。2. 根据烧制成色判断,以前的紫砂壶大多采用龙窑那样的隧道窑烧制,火候不好掌握,过火或者欠火的情况时常发生,所以出窑之后的成色不会像现在的紫砂作品那样均匀。3. 根据底款刻绘来判断,每个紫砂艺人都有自己的做壶习惯,特别是底款的印章,像时大彬前期的底款都是请书法家直接篆刻,后期自己动手刻款,所以时大彬的作品底款都是以直接的刻款为主并非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印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