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茶文化深厚。汉中人爱茶,离不开茶。西乡历史上更有“因茶废耕”的事情发生。光西乡县就有茶园30万亩。茶叶已经成为汉中的特色产业之一,受到大力支持。这些年在品种优化、种植规模、炒制工艺、品质提升、规模化加工等方面得到大力发展。浓厚的茶文化,人人爱茶,人人会品茶,造就就茶叶的品质提升。汉中茶,唯一存在的缺点是:名气太小,无法和龙井、碧螺春等传统名茶相比。
藏在深山人未识罢了。阿呆每年一到清明就有个很重的任务:帮全国各地的朋友买茶。这些喝惯了汉中茶的朋友,一到这个时候,都迫不及待地要买新茶。汉中茶,只要你喝过,就会知道为什么好。的确是好喝,喝着舒服。喝惯了就麻烦了,你就只喝汉中茶了,别的茶喝着没感觉了。总之,绿茶,就是汉中绿茶最好。没说的,品过就知道了。
汉中是茶叶的优生区,几乎每个县区都可以种植。但相比较而言,巴山一线较秦岭一线更适合种植茶叶,因而,汉中有名的茶叶都源自于巴山。在之前,汉中茶叶有多个品牌,每县品牌不同,甚至一个县有多个品牌,比如勉县就有定军茗眉、武侯毛尖等,其它县如仙毫、汉水银梭、雀舌等,各自为阵,虽然有不同的品牌特色,但不利于形成区域合力。
后汉中全市品牌整合,统一为汉中仙毫。对外影响力大了,但各自的辨识度降低,因为茶叶品质高低就难以辨别。自古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茶叶生长的海拔越高,茶叶的品质就越好。这是因为茶树的生长因海拔不同而从气候、降雨、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温、生长周期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茶叶的品质。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
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芳香油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所以高山茶香气相对较高,冲泡后杯底留香,持续时间较长。其次,高山地区,人迹罕至,空气状况良好,几乎没有污染,大型乔木凭借自身的抵御能力,少有病虫害的干扰。高海拔山区云雾弥漫,茶树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作用于茶树而合成更多的生物碱和酚性物,这也是高山茶内含物质丰富的原因之一。
高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呼吸消耗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这也是高山地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原因之一。此外,昼夜温差大,还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巴山在汉中西高东低,茶叶种植也如此。因而好茶基本都在西部高山地区,如勉县、宁强等,但知名度和产量却是西乡最大。
汉中的茶叶质量不错,为什么在全国名气不大?
汉中茶叶历史悠久,但都为粗放生产和经营,加之解放后几十年,交通不便,信息交流缺失,只是以满足本地消费为主。近十几年,汉中市乃至陕西省,才开始重视茶叶种植为汉中山区贫困地区脱贫及整个汉中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汉中地区茶叶品种主要有:宁强雀舌、勉县定军茗眉、南郑汉水银梭和西乡午子仙毫等等,前几年,汉中市为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将汉中所产茶叶统一命名"汉中仙毫",这一举措,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统一了品牌,外地市场扩大了汉中茶叶的知名度;弊端是:汉中当地人都根据个人口味喜好不同,去选购自已长期喜欢的,比如:午子仙毫或宁强雀舌。
。。,可是在外地市场,消费者则无如此经验,可能这一次买的汉中仙毫是宁强雀舌,第二次买的汉中仙毫变成了汉中银梭,以此类推,外地消费者会误以为买到了"假货",以后便不再购买"汉中仙毫"了。纵观国内茶叶市场,杭州龙井、信阳毛尖。。。,都是单一品牌,不会包括几个当地其他品种,从而形成一批固定消费群体,而"汉中仙毫"内含数个口味、条型不一的品种,外地市场消费者会误会为杂牌或假货,这些原因,也是影响国内市场的认知度,从而造成汉中茶叶很难畅销国内市场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