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是“遇江而止”,这与“遇水而兴”冲突呀!江不也是睡吗?到底是兴是止呢?鲁智深一直不明白。这一次的结果,是“圆寂”而不是“止”了,可见,智真已经看破鲁智深,是不会放弃一切而止,定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为人仗义出头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身负人命的鲁智深只好弃官而逃,从此亡命天涯。
对句和对联有什么区别?对句是否更容易?
对句,简单的说就是古汉语中把表达对象通过上下两个分句句式,通过一种简练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学形式中华民族流传悠久的文字智力游戏,应该起源于魏晋六朝的骈文。 一个成功的对句,包括三个因素,: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示意完美。对联则是在对句的基础上,通过文字的记录,就是书法的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学审美形式,如寿联、春联、婚联、挽联等等。
鹅毛纷飞玉屑飘,江山同色一望遥。幸得明瓦隔霜雪,水仙初绽香染袍.什么意思?
在家休闲,凑观水仙花已开始绽放,并伴有香味扑过来。又走近明亮的窗前向外望,见大雪正如鹅毛似玉屑,纷纷扬扬地下着,将屋外江山大地全部覆盖上了,远远望去一片银白,成了美妙的白雪世界!窗外好冷好漂亮啊!触景感慨,外面虽寒离我却很远,此时的自己已在温暖的屋中,还能享受美丽馨香的花看。这段话的寓意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固然漂亮,精彩,但离我们很远,陌生,无温情,不属于你,而你真正拥有的,握在手里的,就在眼前的,才是你的。
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知真对他说“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么看?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为人仗义出头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身负人命的鲁智深只好弃官而逃,从此亡命天涯。好在鲁智深遇到贵人,金翠莲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帮助下,得以找到上五台山避难的门路,也在此结识了五台山智真长老,并拜在其门下,法号智深。鲁智深虽然因情势所迫而出家,但是鲁智深的心却还在俗世,经常犯戒的鲁智深在寺院最终无法待下去,出于无奈,智真大师将鲁智深推荐给了东京大相国寺。
临行之际,智真大师对鲁智深祝福再三,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同时对他说了十六个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说完,转身而去。鲁智深拜师傅智真,下山本东京大相国寺而去。路上遇到豹子头林冲,鲁智深怕林冲在路上遇害,于是一路保护,最后在林子中救了林冲。“遇林而起”正是说的此事,只是鲁智深不明白,到底是林子的“林”还是林冲的“林”呢?安置好了林冲,鲁智深离开,遇到了杨志和曹正,三人杀奔二龙山占山为王,成为二龙山的豪杰,靠劫富济贫为生,再不行和尚之事。
这一点正如智真大师所说,“遇山而富”。二龙山由于他们三人的存在,仗义之名很快远播,先后有不少豪杰加入,最著名的要数武松、张青、孙二娘等人,二龙山不断壮大。只是这样的壮大却因为二龙山的限制而停止,如此一来再无寸进,对于心怀大志的鲁智深,自然不满足这样的结果,最终,二龙山集团加入水泊梁山,宏图大业。这里正是智真大师说的“遇水而兴”。
最后一句是“遇江而止”,这与“遇水而兴”冲突呀!江不也是睡吗?到底是兴还是止呢?鲁智深一直不明白。鲁智深上梁山后,战四方、征方腊,最终一战在钱塘江附近,鲁智深觉得自己的终止正在此处,但是他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江就是水,他安慰自己,马上就要兴起了。其实鲁智深错了,他遇水而兴是因为上了梁山,与晁盖等人共图大业,后来宋江当了梁山老大,这才是他的“遇江而止”,只是并不明显,但是最终的结果,也被智真大师说对了。
其实,在鲁智深征辽结束后,去拜见了自己的师傅智真,智真对鲁智深又说了十六个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一次的结果,是“圆寂”而不是“止”了,可见,智真已经看破鲁智深,是不会放弃一切而止,定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鲁智深依然参加了四大战争,惨烈的过程,唏嘘的结果,鲁智深最终还是没能接受智真大师的话,选择了为自己拼一次,结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