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打击,青年胤祥此后再也没有恢复之前的待遇,在康熙帝眼中降为普通皇子,关系淡漠。虽然之后历次出巡,胤祥按仪制参与轮流随扈,但是不过虚应故事而已,之前所受到的皇父钟爱和重视,都已经是过眼烟云了。至于在皇太子第一次被废黜之事中,胤祥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做出过什么隐秘之事,导致康熙帝怒气迸发之下,将他和皇太子、皇长子一同圈禁,几乎丧失了所有政治地位,这些真相在雍正帝登基之后,就被全部从史料中删除了,《清史稿》、《圣祖实录》、《世宗实录》中,统统没有这一方面的记载。
即使有零星文字,也不过是轻描淡写的“遭受牵连”,或者是“为皇长子构陷”等语焉不详的描述。事实是怎么样,现在已经无法彻底弄清楚了。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开释后,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祥还得以按仪制有机会随扈皇父出巡,但是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胤祥突然患病,而且还不轻--“腿起恶疮、遍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其实就是骨结核)。
由此导致身体虚弱,不便行动。虽然康熙帝也曾经在回复其他皇子的奏折中询问过胤祥的状况,有过一些关心慰问的话,但总体来说是冷淡和轻视的,并不十分重视。这也说明了胤祥此时的境遇,完全不在康熙帝的关注范围内,甚至是有防备心理在内。父子关系到了这样的地步,实在是令人叹息。而且在康熙帝在位时期,胤祥一直没有被封爵,哪怕是皇子所能得到的最低爵位---贝子,胤祥也没有获得,在康熙帝成年诸子中,只有胤祥没有爵位。
这从另一方面,更加证实了胤祥的失宠。不过胤祥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之间,依旧是做了很多差事,其中有康熙帝委派的,更多的其实是他的四哥—雍亲王胤禛安排的。这也可以印证:为什么史料上记载寥寥的皇十三子胤祥,在康熙帝驾崩第二天,就被新君雍正帝册立为亲王。很大概率是之前十年内,胤祥为了帮助胤禛夺嫡,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建立过莫大的功劳,但是因为一些隐私之事,又不便于公开突出地表彰,所以雍正帝干脆把当年的记载全部删除,由此在日后的史书上造成了胤祥十年之间经历的空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六十九岁的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弥留之时,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二子胤裪、皇十三胤祥及国舅、步军统领隆科多奉诏觐见。在隆科多当众宣布康熙帝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缜密布局、殚精竭虑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终于在舅舅过隆科多(其实是表叔)以及十三弟胤祥的大力协助下,获得了“九龙夺嫡”的最后胜利,控制了京师及畅春园内外,得以波澜不惊地承袭了大统,成为清朝第五代皇帝(入关后第三代)——清世宗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