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品种多,经几代精选,清末民国几百个品种,到今天保留下来三、四十个,都特别优良。 再者是岩茶生长环境和小气候等,都特别出众。岩茶的环境,不是常见的那种整片整片的茶山,而是盆景式一小块一小块,岩峰山涧峡谷之地,日照有阴有阳,形成了岩茶辨识度极强的口感--岩骨花香特点,重茶汤水醇味,又不失红茶淳厚,胜于绿茶清香。
按南怀瑾生前说法,岩茶之后无茶。指的即是挑剔的老茶客,为何只认岩茶的根由。其次是武夷岩茶加工制作工艺,可谓是所有乌龙茶,及世界上所有茶叶制作中最讲究、最复杂的。至今保留两个时间段加工制作工艺,即前期毛茶加工的摇青工艺,由做青师傅承担;后期精茶制作的焙火工艺,要焙茶师傅完成。武夷山当地岩茶村老茶农兼有两手硬功夫,会格外受人尊敬。
武夷岩茶做茶时间十分漫长,是中国茶叶制作少有,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与岩茶青叶比重很大不无关系。如果与其他乌龙茶一样用竹篾桶摇青,岩茶的青叶翻不上来,都堆沉桶底。岩茶前期毛茶加工对青叶要求很严,从采摘到烘干,即使今天半机械化,也只能按传统做青,前后需近20个小时不间断,一气呵成。通俗说,岩茶做茶无法远离当地,做茶不能睡觉。
精茶更需要反复调整炉温多次焙制,每次焙茶还要间歇十天半月陈放。每个打造的焙笼持续7-10天,甚至更长时间不等。每次焙火要持续7-8小时,20分钟左右进入如干蒸桑拿房一样的高温焙茶间,徒手翻茶一次,以8-10个焙笼计,翻焙一次约2-3分钟,高足火甚至需要3次焙火完成,强度非常大。精茶制作头尾耗时,至少在3个月左右。
岩茶加工制作付出如此之大,鲜有可以相提并论的。这些特性加上品种多产量少,造成武夷岩茶有价无市。如著名的九龙窠崖壁上的大红袍,价格再高也喝不到;鬼洞等特殊山场的正岩茶,不提价格,也是可遇不可求。至今有几次外来资金介入武夷岩茶,又很快几乎都退出岩茶市场,最终不愿、也不敢像炒作其他茶叶那样,大手笔投入,例如最有影响的武夷山岩茶第一村天心村斗茶赛,每年赞助商一直在更换。
总之,茶商越是了解武夷岩茶特性,越是不敢轻易深入参与炒作武夷岩茶。但随着市场恢复理性,因为战乱和社会动荡被打压的岩茶价格,又逐渐在恢复。由此可知,眼下如果售卖的岩茶价格过低,100%不可能产自武夷山的正岩茶区,其品质也打折扣。像岩茶传统珍品,正岩山场的老枞水仙,占地面积大又不怎么长茶叶,不可能价格低廉;时尚品种,如牛肉马肉等,本来就是热点,又有一帮人炒作,价格只高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