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主要事迹是辅佐齐桓公,被称为“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
《淮南子·泰族训》:"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4.晏子。字平仲,原名晏婴。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足智多谋,刚正不阿,倡导“仁政爱民”,主张薄敛省刑,他为政清廉,生活朴素,直言敢谏,正直无私,为齐国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闻名于诸候,博得了“管晏”合称的美誉。宋人曾把管晏相比:“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礼义。
晏子之为人勇于义,笃于礼,管子盖有愧焉。然晏子事灵、庄、景皆庸君,功业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之于桓公,其所成就,当与郑子产比耳。”(苏辙《栾城集》)5.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诸葛亮一生忠于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正因为有了他的全力扶持,蜀国才能多次以弱胜强,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乾隆:”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