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也经过证实,与故宫的研究员求证过。故宫研究员可不是简单人物,别当成是故宫的保洁人员,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研究人员。清代的阮福有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这话很直接明了。道光年间,普洱茶停了贡,这停贡的详细原因不知道,可能是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不再喝奶茶,改清饮了,普洱茶不吃香就停贡了,当然这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如果有人吹嘘喝到了道光年之后的普洱茶,就当个笑话吧。普洱茶停贡之后,在香港火了,开启了香港历史,正式因为这段历史,普洱茶才创新出了渥堆熟茶的制作工艺。普洱茶也分好几种,其中沱茶所用是最嫩的原料,砖茶所用的原料最为粗老,大多用于边销茶。饼茶则大多被华侨置购,主要的市场在香港和大马。至于普洱茶为什么在香港火了起来,并不是因为普洱茶好喝,品质好,而是因为普洱茶特别实惠。
香港的茶楼,就大家在电影里看到那种港式茶楼,提供茶饮和点心,这些茶楼曾经将普洱茶最为免费供应的茶饮,其它茶则要收费,像这些年普洱茶炒起来了,茶楼的替代品是福鼎寿眉,结果现在白茶又炒起来了,又换成了啥茶不知道。过去,香港人饮用普洱茶,这些普洱都是在香港仓储多年,仓储合格的茶,但是从新茶到适合品饮,需要5至10年的仓储时间,太过漫长,49年之后,香港的茶商提出,能不能把普洱茶的转化过程大幅度缩短,因为这个原因,才创新出了熟普的制作工艺。
一直到邓时海的《普洱茶》出版,普洱茶才被更多的人看到。虽然此书的背后有资本介入,事先备好书中介绍到的老茶,随后将书大力推荐而出,坐等兔子上门。专门研究普洱茶的人也说过此书中不准确,错误的地方非常多,但最起码此书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普洱茶得以重回茶友的视线里。过去因为普洱茶档次低,极为廉价,这使得云南的茶农、茶商们制茶过于随便,原始。
导致那时候的普洱茶,杂质多,质量差。茶饼里出现茶花、茶果,这算正常。出现树枝、杂草这算是常见。过分的甚至是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当时晒茶都是在农家大院里,什么狗子、老猫,各种禽类在茶叶上尽情玩闹,然后制成的茶饼里有个鸟毛,狗毛,甚至鸡屎,这些情况都是有的。这个时候的制茶,还是国营长时代,至于清朝前中期的普洱贡茶时期,这茶多为专人单独制作,有另一套标准,受《大清律》规定监督。
从普洱茶被炒作开始,这价比滚雪球还厉害,不过这利润成倍涨也有好处,茶农开始重视了,可爱惜了,这都钱呐,于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环境越来越精进,讲究。茶农建起来专门的茶叶萎凋槽和晾晒棚,这普洱茶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好,最起码不会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杂质。而且精制环节更为严格,有了更多的除去杂质的方法,手工、筛子、静电、风吹等,这使得普洱茶的洁净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