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度数市面上的酱香型白酒一般都是属于高度酒,52度或者是53度,对于这种度数的酒来说,很多人都是很难承受的,尽管很多的人建议要喝高度酒,但是对于酱香型的53度白酒来说,很容易醉人,如果用大杯子,一杯下去就已经醉了,在酒场上岂不是很“丢人”?所以小口小口的泯。酱香型白酒的味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酱香型白酒的味道比较的特殊,这也是很多人喝不惯酱香型白酒的原因,这种味道属于那种留在口里回味型的,有一种浓郁的香味,初入口,让你有一种很不习惯的感觉,但是当你泯一口之后,留在嘴里,会感觉到有余香,这就是为什么开头我说酱香型白酒是要品的。
酱香型白酒的味道,如果是一大口咽下去,不仅困难,而且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什么味道。酱香型白酒的味道,需要你品,你细品。酱香型白酒需要比较庄重的场合,例如宴请重要的贵宾,而三五好友之间,觥筹交错,把酒言欢,酱香型白酒或许不适合,因为那体会不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乐趣,而且喝醉之后,无论是浓香型、兼香型、清香型还是酱香型,倒进肚子里的其实都是“水”,岂不是浪费了酱香型的那一抹香味?。
在旅游途中就总是被人像牵牛似的被人牵到卖茶叶的地方。那也总是有年轻漂亮的女孩文雅的給你讲一些有关喝茶的知识,她们说的话在她们看来那就是茶道。我们也见识过南北方人喝茶的确是有差别。喝茶本身就是雅趣,但同样是喝茶,闲人有闲人的方式老板有老板的样了。或煮或泡也是因人因时间地点而不同,现实是人们也是知道多少办多少,能讲究多少算多少,没功夫那就全免,也没人怪罪。
我们天天都喝茶,离不开茶的人爱茶是因为什么呢?
禅茶一味的源流正是禅宗的祖师,一位由印度远渡重洋来到我们中国,在少林寺后山一坐九年的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当年在少林寺后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们虽然不认识他,但出于慈悲,怕他饿死,所以送饭食给他,但是送来的饭菜都原封未动,后来渐渐去看他的人就少了。达摩祖师虽然不饮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于睡魔侵扰,让他盹着了一会。
达摩祖师清醒后非常愤怒,连昏睡这样的搅扰都抵挡不住,何谈渡众生!于是他割下眼皮掷在地上继续禅坐。在达摩祖师修行的过程中,被掷到地上的眼皮变成了一棵树苗,并变得枝叶繁茂,清香扑鼻。小树渐渐茁壮,将树枝伸到祖师头上为他遮风挡雨。到了修行的最后一年,达摩祖师的精神变得很差,时常在禅坐过程中昏睡过去,但为了达成修行的目的,祖师不轻言放弃。
一次,达摩祖师在打坐间隙误食了身边的树叶,之后他感到全身舒畅,思路清晰,连精神也变得充沛了很多。自此之后,达摩祖师只要一有困意便吃上几片树叶,用来驱赶睡魔。闭关九年的目标最后终于达成了,达摩祖师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参透了人世间的一切爱恨情仇,彻悟了生老病死,最终修成正果。而伴随祖师修行的神奇树叶也被世人所熟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掌中宝”——茶叶。
茶道,就是将饮茶过程上升到对美感的把握。不仅要求沏茶过程有礼有序,品茶过程不失仪式感,更要求茶席上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修为,且做到心无杂念。茶有一道茶之道,如人生之道。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茶有二悟一杯茶,由苦而甜,而后回味绵长,人生亦如此。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
茶是三友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将酒和茶糅和得最好的还是苏东坡的:宛如银河下九天,钢斧劈开山骨髓,轻钩钓出老龙涎,烹茶可供西天佛,把酒能邀北海仙。原来说起茶道,大家都觉得是一种以表演展示为目的的茶艺欣赏。然而现在,茶道的思想得到普及,寻常人家饮茶时也注重茶道的仪式。这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美学,通过沏茶、饮茶、赏茶、悟茶等过程,达到修心养德、沟通情感、传授茶礼仪的境界。
但万万不能把茶道想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艺术形式,它只是对生活中饮茶习惯更艺术化地展示。就好像饭每天都要吃,但设计感十足的餐具加上精美的摆盘,更能激发你的食欲。以简单的泡茶基本功为底,往更高更深的层面去探索一杯茶如何从味觉、嗅觉、视觉上刺激你的感官,留下最真实、最持久的回味。茶道,传递的是一个茶人对平凡生活不将就的态度,是以修养为目的去结识一杯茶,也是对茶和自己内心快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