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四大天王出现了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内部对比,使得整个团队的受众粉丝更加扩大;内部争论制造着完美热度。3:四大天王成型:按照年龄排序: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1991年,郭富城在TW发行的个人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亚洲销量破百万,郭富城爆红旋风从TW吹回HK,郭富城代表着这一个全新的风格:舞蹈唱跳。
至此四大天王的基本类型成熟。由偶像派、实力派、唱跳派组成。在这个情况之下,郭富城的公司和金宝丽开始相互利用,使得“HK演唱会之父”张耀荣/方逸华开始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搭配着其他媒体的打油诗,一经推出,并得到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乃至于吹入大陆。
这就是四大天王的成型渠道。其中金宝丽公司起到了核心作用,以下是四大天王和金宝丽的签约年限:1:黎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8年;1998年转到新力音乐(索尼);2:刘德华: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90年-1993年;1993年转入华纳唱片(飞碟唱片);3:张学友:与金宝丽签约年限:1984年-1999年。
1999年合约转到环球唱片,被环球造势说累计销量6500万张,网上造势直接翻倍1.2亿。实则瞎扯,具体为2800万张作用。详情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四大天王谁的成就最高?郭富城的唱片公司,福隆传播公司,并不和金宝丽一致。但是对于郭富城而言,显然是乐享其成的。金宝丽将郭富城视为引流渠道的同时,郭富城也同时借此机会打入HK乐坛。
而有一个四大天王的噱头则是更为快速加入HK乐坛的。双方各取所得。四大天王成型之后,对于黎明而言,实际上是走下坡趋势的。四人都在多方向发展,集中于影视和音乐,但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四人几乎垄断了1990年代HK乐坛所有奖项。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偶像类为主,但是金宝丽也做了两手准备,来瓜分他们的资源。
Beyond乐队是金宝丽的实力派乐队尝试,草蜢乐队则是金宝丽的偶像派组合尝试。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一定资源。但是影响不大。对于黎明而言,他的个人发展集中于音乐渠道,开始以音乐专辑作为竞争核心,保持着每一年一张粤语专辑,一张国语专辑的速度发行。但是受制于个人音乐底蕴,还是略显疲态。但集中于HK市场。
黎明的音乐底蕴较差,毕竟是优质偶像渠道为主。以下以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简单分析:四大天王的音乐能力:音准: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乐感: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音色-声带底色: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音色-腔体影响: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音乐: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腹腔支撑: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胸腔点缀: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声带闭合: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声带压缩:统一稀碎;声带边缘化: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换声点过度:统一稀碎;发音点上挂: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刘德华;强混: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稀碎;弱混: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喉位统一: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黎明;头声:张学友,其他三人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