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那个种植区,还是那个茶种,也不管茶的香气、滋味,这些都得建立在“透”上。咱们先从香气的“透”说起:说起茶的香气,如品种香、工艺香等,咱们平常常用明显、微弱、高扬、沉稳等词形容茶香,这是咱们最基本的感受,通过茶明显的品种香,可以判断出此茶的品种。像品种香、工艺香只是明显还不够,最重要的是香气要纯净。
通过杯盖闻香,叶底的香气,咱们要分辨此茶是否有杂味和异味,茶的杂、异味常见的有“青气”、“焦气”、“闷馊气”等,香气不纯净与制作工艺出现瑕疵有直接关系。最后说一下茶的滋味与口感上的“透”:茶的滋味与口感入口后才会知道,至于滋味上的通透,如果要比喻的话,就像咱们喝纯净水一样,没有任何杂味,能从茶汤中感受到清爽有回甘的味道。
其实茶汤的茶味与上面说到的茶香有共同之处,如果闻杯香、闻叶底没有出现异味、杂味,茶香很纯净,那茶汤的滋味也不会出现啥问题,相反,如果茶香出现异味,那茶汤的滋味依然也会有相同的异味了。除此之外,有些滋味是闻不出来的,像茶的酸和苦,需要入口细品。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制作工艺有瑕疵,在制作过程中茶叶没有及时摊凉或者 及时的进行烘干,容易出现酸味和闷馊味;另一种是茶叶陈放之后出现的酸,像茶叶受潮或者返青都属于陈放导致的酸味。
至于茶的苦味,先分清是因为茶太浓导致的苦,还是制作工艺出现问题导致的苦。茶友们的口味均不同,有些茶友习惯喝浓茶,自然会苦一些,但这种苦是很正常的,不过是茶汤浓而已。但这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茶出现苦味,这种苦会久久停留在舌尖,无法化开,反复冲泡几次,那怕是茶冲淡了,这个苦味还是存在的。苦与涩是两种概念,放在一起用苦涩一词形容茶叶,不太恰当,苦用来形容滋味,而涩则是用来形容茶汤的口感,有些茶会苦,但是不一定会涩,口感涩的茶不一定会苦。
茶汤的口感做透了就是顺滑,做不透就是粗涩,入口后舌头和口腔有涩、麻之感,不同的茶涩感的来源也不同,但大同小异,都是因为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的,走水不足,焙火不够,茶叶返青,这些都会使茶汤出现涩感。说了这么多,都在围绕着一个“透”字而展开,希望大家记住,香气、滋味、口感的纯净清透是一款茶的基本要求,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谈其他,否则即便很香,滋味很厚实,山场很硬,都称不上“好”。
99元二斤绿茶是真是假?怎么鉴别?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对您的问题作个人解答。99元两斤绿茶是真还是假,怎么鉴别?这是问题普文以原产地的角度来看,这个99元两斤的绿茶是可以是真的,只是不怎么好!茶叶行业的真假怎么化分。在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不存在造价,以另外的物质来冒充茶叶,茶叶肯定是真的,无非存在几个问题,茶品较差,制作工艺问题,陈茶等这些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品牌的造假,已及名山造假!例如:一款茶本就是农民制作,打上某个公司的品牌,未经该公司允许,这种就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又如:明明是“冰岛”茶,非要包装成凤庆产的“平和寨”这样仿冒包装成某名山,也是造假。99元两斤的绿茶有没有?其实市场上也是很多见的,包括大型的茶企就是收购市场上的毛料,通过分筛等级,精制后 出来不同等级,一包装就是高附加值的茶品。
制作这类绿茶的原料非常便宜,毛料可以在30以内一公斤。这样的茶品,控制就很难,不过在原产地多如牛毛,生态如何把控那是很难的。喝茶喝健康,好生态原料为第一普文不断、不断在自己文章中及问答中,饮用茶需要做到几个点:1.一切茶品要以生态为第一。2.制作工艺不合格,好茶变烂茶。3.包装要生态,不要因为包装污染一款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