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莽枝山、革登山 两座茶山都属于象明乡辖区,之所以把这两座茶山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这个山头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接近了。莽枝山代表寨子有:牛滚塘(一组、二组)、秧林、大寨、曼丫、红土坡。革登山表寨子有:安乐村、新发村、直蚌村、新酒坊、莱阳河(没有茶树了)。从秧林到直蚌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可以说莽枝山与革登山就像兄弟两一样不分彼此。
(三)蛮砖山 蛮砖属象明乡辖区,代表寨子有曼庄、八总、瓦竜。需要提醒的是,曼庄村委会搬迁到象明乡城西,老曼庄村才是茶山所在地。蛮砖茶的整体品质很高,但是目前属于价值洼地。个人认为茶质和口感不输易武一线茶区,近几年没有遭到热炒,性价比可以说是六大茶山里最高的一个茶区。(四)倚邦 隶属象明乡,倚邦的代表寨子有倚邦村、曼拱村、曼松新寨。
名声在外,贡茶产地,肯定好喝。为什么用肯定二字,因为洒家也木有喝过真正的“贡茶”那几十棵古树。这几年喝了很多曼松的小树,晕晕乎乎,直至今日也没总结出曼松茶到底该是个什么特点。(五)曼撒 隶属易武乡,实际上古六大茶山的曼撒已经被易武茶区的概念取代了,市面上近几年被捧红的茶山都几乎都在易武,比如:弯弓、薄荷塘、同庆河、刮风寨。
老牌的寨子有麻黑、落水洞、丁家寨、高山寨、三邱田、大漆树等。古六大茶山在市场上是这样的局面,易武占80%市场份额,曼松(看清楚哦,不是倚邦山仅仅是曼松)占15%,其他占5%。易武我可以理解,名寨子扎堆涌现的茶区,由不得它不有名气。但像蛮砖、莽枝、革登这些茶区,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的字号,这就十分诡异了。
论茶质,莽枝、革登、蛮砖的古树我不相信会比麻黑之类的差多少,论厚度新茶阶段的易武某些茶区茶还不及这些寨子(不要骂我),论价格只有易武平均水平的60-70%,怎么看都是极具性价比。我只能说,市场经济的大手又一次战胜了我们的认知,卖“易武”不管真假都大有利润可图,而这些被冷落的茶山就留给那些进山的茶客吧,女为悦己者容,茶为知己者生,聊以自慰。
普洱茶口粮茶是指什么?我觉的首先需要搞清楚口粮茶的概念,也就是你所理解的口粮茶与消费者所理解口粮茶的概念一样吗?只有一致了才好讨论口粮茶价格的问题。我进入普洱茶行业有10年了,但我是在2年前才接触到口粮茶的说法,下面就我自己理解的所谓口粮茶,来回答你的问题,供参考。我认为的口粮茶是针对老茶客而言,是针对他们事忙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品茶时而需要喝的茶,或是针对他们平时访客较多而要用的接待茶(茶不能太贵太好,否则会舍不得),这种茶就要求性价比好(因为大家知道这主人有好茶,茶品质不好容易让主人没面子)。
云南普洱茶后期转化最好的是什么茶?
谢谢邀请!这个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我试着来回答一下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三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历史的层面。以经过数十年时间验证的茶而言,无疑只有易武茶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验证,并且只是易武产区的那种大拼配茶。像如今那种恨不得将一个村寨细分成三、五种茶的做法制作出来的茶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要知道拼配茶和单一的某一个小区域的茶的茶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像布朗山的老班章纯料茶仅可以追溯到20年前,也就是2000年左右,再往前基本上就没有可以拿出比较可信的证据证明它的出生年份的相对比较靠谱的纯料茶了。因此老班章也是经过20年的时间验证,再往后十年或二十年的转化究竟如何,是没有人能说清楚的。同样,临沧的昔归、冰岛老寨以纯料茶形式出现在市场,并有据可考的也就可以追溯到2005,2006年间,再往前也基本上是故事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过30-50年时间检验的茶也就是易武的大拼配茶了,最关键的是它确实转化得很好,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易武的大拼配茶是后期转化得最好的普洱茶呢?这就未必了。第二个层面,从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拼配茶中,可以找到的一些茶料。确实是有比如布朗,攸乐,南糯等等,包括临沧茶,大理的无量山等,具体来说,97水蓝印就有明显的布朗料,80年代初的雪印中就有南糯山、攸乐的料。
从大益80年代在布朗山建基地等事实来看,布朗山茶料的应用应该在80年代之前就有了,只是没有在商品名中提及。下关茶厂一直以来都是用拼配料生产产品的,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以纯料茶生产的产品,它的原料很多是来自于临沧及无量山,当然也有勐海料,从它30年以前生产的产品来看,其实临沧料的后期转化也是不错的。综上所述,布朗、南糯、攸乐、临沧等茶区的茶后期转化也都是很好的。
第三个层面,制茶人的经验,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是一个很靠谱的佐证。比如许多流传在市场中的传说更可靠,毕竟现在流行的一些传说带有太多的商业利益。根据经验,一般而言茶味饱满、厚重,茶气足,层次感丰富的茶,长时间存放下来,它的后期转化都会很不错。还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一下,后期转化好不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就是存储的环境是否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