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功夫茶的特点是"好水沸水快出水",茶水快速分离是功夫茶技艺的核心。我是江西人。而“功夫茶”则更多用来指称泡茶、烹茶的技法,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比如说潮汕“功夫茶”,闽南"功夫茶"等。由于从小就在汕头长大,对于功夫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什么茶适合泡功夫茶?
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工夫茶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一种,从唐宋时期的煎茶道,点茶道、到明代的泡茶道。泡茶道又分:撮泡法和工夫茶撮泡法就是:拿一撮茶叶直接冲泡,茶水并不分离。茶具或用玻璃杯、或用大紫砂壶、或用盖碗(老北京盖碗茶)都是属于撮泡法。后来随着文人审美进入紫砂器皿的世界,使得紫砂壶越做越小,形成了现在这种茶水分离的冲泡方式,我们叫做工夫茶道。
泡功夫茶为什么放那么多茶叶?
首先,"功夫茶"不等于“工夫茶”。"工夫茶"更多的是用来指称某种茶的名称,比如说坦洋工夫红茶及武夷工夫岩茶等。而“功夫茶”则更多用来指称泡茶、烹茶的技法,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比如说潮汕“功夫茶”,闽南"功夫茶"等。第二、"功夫茶"用茶量要远大于其他泡茶法。通常功夫茶泡工夫红茶用量是4克,铁观音6克,乌龙茶可达8克(当然和泡具大小有关)。
而其他泡法中每杯投茶量一般只在2~3克,如安吉白茶、龙井等。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功夫茶的特点是"好水沸水快出水",茶水快速分离是功夫茶技艺的核心。因为它出水快,一般不到30秒就要倒干,所以为了保证茶味,就必须加大投茶量。刚学泡功夫茶的人往往忽略这一点,认为留一点茶水在壶里问题不大。其实多留一滴水,下一泡茶汤滋味就容易变酸。
二是和潮汕人闽南人独特的生意理念有关,重团队重合作。我在泉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泉州人做生意很有意思,那怕是一桩很小的投资,一个人完全可以承担的,泉州人也会邀朋友都投点小股。潮汕人也是一样。所以潮汕功夫茶具只有三个小杯,以示桃园三结义,相互倚靠,而泡茶时要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以示好处均沾,公平公道。而闽南功夫茶具里多有一个公道杯,先把茶汤滤在公道杯中,再均匀分给大家以示分配均匀,公道合理。
干泡法和湿泡法哪个更能表现茶道?
干泡湿泡,各有优势,都有适用,即使表现茶道,更重要的是执壶人的气韵流畅,人茶沟通为上佳。泡法区分仅为一表现手段罢了。湿泡法 以茶盘区别,湿泡法以茶盘为操作台,温杯淋壶,水汽上腾,云蒸霞蔚,彰显茶艺氛围。缺陷是桌面常清理,换茶略不便,清理范围很大。干泡法 不用茶盘,只用茶承,洗茶水倒入废水桶,桌面整洁易收拾,特别是换茶时更方便。
缺陷是缺点茶艺操作氛围。茶道性别角度 身边所见,干泡法多适用于女性,湿泡法多适用男性。女人优雅男人豪放,泡法契合性别。茶艺展示角度,身边所见,我参加一些茶艺茶友聚会,多用干泡法,不分男女,当然也有湿泡法的。日常品茶角度,身边所见,湿泡法居多,不分男女。特别是缘遇一些孤品珍品级茶,我肯定会用湿泡法。
例外 外出时,主家准备器具类型,也决定选用干湿何法。我曾在上海,以朋友旅行装执壶一款珍品熟普,当时器具受限了,效果约80%吧。我还曾见过火车上,有爱茶人两杯简易冲泡,一杯为壶,一杯为杯,这又算什么法?还有,如果偶染小疾,特别是呼吸道类的,请勿执壶。你喜欢什么泡法,欢迎交流。[ 茶玉生嫣,蓉城女子,淡淡红尘,喜茶知酒。
功夫茶第一泡要倒掉,这是有什么讲究吗?
喝功夫茶相对大碗茶来说会比较讲究一些,第一泡茶一般都会倒掉,具体有如下原因:1、更卫生:把第一泡倒掉,目的是洗去茶表面的灰层和脏东西。茶碗盖刮去漂在上面的泡沫,一是清洁茶表面的灰层,二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让客人喝的更放心。2、醒茶:第一次冲泡时,用适宜温度的水冲泡,叶片在热水的滋润下舒展开来,达到热身后的状态,接着再次冲泡,茶叶开始充分接触热水,茶的内含物质才慢慢地渗透出来,达到最佳的冲泡状态,相当于给茶做个热身运动。
第一泡茶倒掉基本上就是上面两个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茶,第一泡都要倒掉的。像原料等级高,原料越嫩的茶,就一定要洗茶。比如大多数绿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原料比较嫩的红茶(金骏眉),它们是由全茶芽或一芽一叶制成的,原料等级高,第一泡也是可以喝的。像原料等级低,多为粗老叶制成的茶,如老白茶;还有加工工程比较复杂,需要渥堆发酵,长期存放的黑茶类,建议第一泡倒掉为好。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你们都在什么地方场所泡过茶?
感谢邀请。我是江西人。由于从小就在汕头长大,对于功夫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特别这几年出来工作了,让我更多地接触到功夫茶。因为我是做装修的,不比进厂,每次套房在装修的时候业主都会带包茶叶过来。看见我们在干活就自己烧水冲茶喝,还会叫我们坐下来喝两杯。跟我们讲,潮汕人泡茶很有讲究,说水的温度要随着各类茶叶的品种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