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遂如实上奏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并将国泰缉拿归案。但是有位皇妃在乾隆皇帝面前为国泰说情,和珅也有意偏袒国泰。面对此种局面,刘墉没有选择妥协,反而拿出真凭实据,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可见,刘墉身上有股正气,刚正不阿,对贪赃枉法之事,态度分明。刘墉也会“打太极”。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刘墉被调入紫禁城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
而当时,和珅不仅是一位权臣,更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红人,即便,刘墉、纪晓岚之流,在乾隆眼里,也无法与和珅比。当然,刘墉也是聪明人,早已看清了这一切,遂改变了以往的处事风格,行事变得低调,尽量不与和珅发生正面冲突,就像史料记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静静自守,但又未曾依附和珅。最后的较量。乾隆皇帝驾崩后,和珅失去坚强后盾。
嘉庆四年,即公元1799年三月,刘墉奉旨审理和珅结党营私、贪污受贿重大案件。80岁高龄的刘墉面对49岁的“小老弟”和珅,展示出了铁血手腕,查明了和珅培植党羽、横征暴敛、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罪行20条,悉数上报朝廷,并向嘉庆皇帝提出了3条处理意见:一是,赐和珅狱中白绫。和珅虽罪大恶极,但毕竟是先帝时期的重臣,应考虑先帝情面,留个全尸。
二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免除连坐。丰绅殷德虽为和珅之子,但其妻是先帝的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另,“丰绅殷德”这个名字是先帝赐予的,本意就是先帝希望丰绅殷德能够福裕长驻,给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带来好运。三是,不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因和珅案涉及官员众多,为了避免引起慌乱,应即刻宣布和珅案已告结,既往不咎。嘉庆皇帝听后应允。
该案遂以和珅狱中白绫自缢而告终。可见,刘墉公正严明、作风正派,简直是正义的化身;面对受宠的和珅,虽有过随波逐流,但最终在处理和珅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丝毫没有掺杂个人恩怨,可谓是一名清官。四、刘墉抢乾隆皇帝的“龙印”,只能说这是野史一名朝廷官员,即便是朝廷忠臣敢与皇帝抢“龙印”(传国玉玺之类的印宝),这说出去谁信那?何况,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刘墉连个大学士都不是。
所以,与皇帝抢“龙印”只能说是一个野史。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则野史。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乾隆帝已有85岁的高龄,其身体状况和精力已不适宜再为国劳累,说白了,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同时,乾隆帝初始继位的时候,曾面对列祖列宗发过誓言:“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也就是说皇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雄才大略,自己不敢与皇祖父比。但是,到了禅位的那一天,乾隆帝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不愿意交出“龙印”,也就意味着不愿意交出皇权。百官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敢多语。唯独刘墉上前向太上皇索要“龙印”,太上皇无奈,只得交出。其实,历史上的刘墉,自乾隆四十八年开始,就逐渐失去了乾隆帝的信任。
因为后期为官期间,虽然清廉,但是连连犯错,多次受到乾隆帝的责备,甚至在提拔时,被排斥在外。即便嘉庆二年,刘墉被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但皇帝仍然指责他做事不真心实意,工作懒散。五、无疾而终嘉庆九年,即公元180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墉在家中逝世,享年85岁。去世前两天,刘墉还曾到南书房值班,并且夜间还曾招待宾客宴饮。
据《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这正好与佛语暗合,有善于解脱之意,可谓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死后,嘉庆帝念其功绩,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刘墉为官50余年,历经乾隆、嘉庆二帝,官宦沉浮,起起落落,这与其深厚的家族渊源不无关系,中间虽有过错失,但一生奉公守法,公平公正,实乃清官也!欢迎关注@读史三悟,和您一起在历史中悟方圆~悟得失~悟进退!同时,期待您在评论区补充和吐槽!。
茶友:麻烦推荐几款口感较好的,大益老同志的普洱茶,经典的最好!有哪些?
2005年下关厂徽(铁饼泡饼都可以,口感和质量不输同期的7542),下价格只有同期7542的30%。2006年推荐福海的南糯山野生茶,市面售价约300/饼。2007年推荐701批大益7542,市面价格在400/饼。2008年推荐下关飞台六号茶饼(一定要2008年,比2011年或其它年份的好),单价在150/饼。
2011年福海的贺开古树茶,200出头/饼,是古树拼饼,压得相对松,转化得也不错。2012年,润元昌易武天韵,有点小贵,1500/饼。2013年润元昌的乌金号(一定要2013年的),放多几年,口感可以说能与2003早春乔木媲美。2014年,大益传世,口感饱满,滋味丰富,回甘好,茶汤不够滑,我买时是8500/件,现在好像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