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茶叶喷洒农药,剧毒的农药不要说使用,就是购买都有严格登记规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松散。粗放型的茶园管理 ,在一些非茶叶主产区,茶叶也并非当地的主要收入地区,这些地方的管理投入比较少,都是茶农自发的修剪管理,投入比较少。在我们老家,我们县是名茶之乡,但是茶叶种植是不均衡的,只有一些山区的乡镇是靠茶叶是主要收入的,在管理打药修剪采摘上完全不同,像我们是只采摘春茶,春茶结束以后年年重修剪,然后让茶树自己发芽生长,下半年的时候下点肥料,封园打次药水,这样就是一年的生长采摘周期了。
而山区乡镇呢,他们春茶采摘加工,夏秋茶也一样加工的,而像我们做龙井的,采摘的茶叶最怕就是太老和虫子,简单说一句,采摘夏秋茶不打药水几乎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是管理越多,投入越多,药水也越多,同时名气也越大。总结起来,茶叶的农残没有网上这些不懂茶不懂农业听风就是雨挑拨离间的小人那样中伤的那样严重,茶叶使用的农药毒性比较低,而且有衰减期,另外除了普洱白茶等金融忽悠类茶叶以外,大多数的绿茶红茶都要经过高温炒制,发酵等工艺,农药大多数是聚酯类的有机物,能挥发(闻到农药味就是挥发出来的),热不稳定性(农药是避免高温的),这样加工过程以后安全性是大幅度提高的,真正对茶叶质量影响大的是企业工厂库存中的添加。
浓香型的茶叶担心的是香精而不是农残。消费者在品茶购茶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困惑,大多数人在推荐茶叶的时候都会引用一个词产地,甚至有一山一味,一村一味,甚至手工加工的一人一味。我是做龙井的 ,首先声明一点,龙井是没有大型生产工厂的,浙江龙井没有,西湖龙井也没有,西湖龙井的茶地都是分给家庭的,其他茶叶大致情况也类似,除了分给农户就是一些茶场了。
这里就有一个困惑了,那些一山一味的茶叶到了品牌茶企以后为什么就是统一的浓香型,清香型了呢?还有一个现象,我在收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雨天晴天的茶,香味也有所不同,前期和后期的茶也有差异,那茶企的统一又怎么来的呢?还有更诡异的,现在工艺是各省之间互相学习流通的,同一茶企下面相隔千里的两个茶区又怎么统一呢?农残的问题其实是不复杂的,第一,现在国家禁止对茶叶使用剧毒长效不分解的农药,甚至有的农药都禁止生产了,第二现在的农药都能降解,时间一长药物效果都在减退,第三,春茶不需要打药,春茶,特别是早茶,虫子都没有为什么要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