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耐泡的都是好茶吗?
茶叶耐泡不耐泡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生長季节,秋茶比春茶耐泡。春季茶叶生長快,叶子嫩,尤其是明前茶刚長芽就摘下制作的茶叶不耐泡。秋季茶叶生長的慢,叶子老,特别是收尾采摘的茶叶更耐泡。二是制作工艺,红茶比綠茶耐泡。綠茶的原材料多选择嫩叶新鲜制作,红茶的原材料多采用新叶发酵制作。新叶比嫩叶耐泡,发酵比新鲜更耐泡。
新手如何了解茶,如何“泡好茶”?
茶是喝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茶”是什么?闽南人叫做“茶米”,可见其重要,或者说平常。简单说“茶”就是“人”、“草”、“木”,要达到天地和人的和谐,就要正本清源,用心体验。新手就像新生儿一样,一张白纸,不要源头被污染。有个道理对茶也适用:一个人从小接触的是艺术品真品、精品,长大后自然就能看出赝品。这也说到“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问题,重要的是不要听别人瞎忽悠,自己去看一些典籍,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茶的色香味乃至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喝到身体里的茶是会自己说话的。
想泡一杯好茶,最基本的要点是什么?
以前在徽州有一种茶叶泡法叫三雅茶,三雅就是,茶叶之香雅,环境之静雅,动作之优雅。泡茶第一是选择好茶,我是信不过普洱鼓吹那些越陈越好以及那些大叶子老梗子那些茶叶,选择新鲜的幼嫩芽尖芽孢嫩叶加工的茶叶,而且是高温炒制烘烤出来的茶叶,对低温尤其是晒干的茶叶嗤之以鼻,既然晒茶这么好,古人还挖空心思研究炒作工序手法做什么?几千年以前古人就会晒东西了。
绿茶为主,红茶为辅 ,龙井碧螺春烘青等名优茶叶 泡开以后在杯里面完整成朵亭亭玉立,红茶呢选择发酵工艺通透的,茶汤透亮不浑浊。其实好茶简单的几样条件,茶香,味甘而不苦,茶叶完整,碎芽单叶断张比较少,茶汤清澈不浑浊,无杂味(烟味青味泔水味等),茶叶新鲜最好当年新茶等等。第二是选择合格的水,有好水更好。水质不好的泡的茶,容易出茶釉,苦涩提现不出茶香,没有那种舒心的清冽感觉,尤其是涩味,俗话叫麻口大舌头,这点可能和北方如山东那些朋友不同,我们讨论过,江浙喜欢清冽甘润,他们管麻口叫茶叶有煞味,这也和北方地区的水质不如江南有关吧,大家都知道的茉莉花茶在北方流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掩盖水中的苦涩味。
山东茶为什么品质比较好?哪里出好茶?
我替我山东的同学回答吧,也给山东茶做做宣传。山东的绿茶、红茶我很有幸喝到过很好的,是在茶学院的时候山东的同学带的,他家在山东有自己的茶品牌,做的很大,但是给我的时候很随意,就两个铝箔袋皱巴巴的,一个绿茶一个红茶,真的可以说很吸引人的香味,那个绿茶做成了卷曲的螺状,满披白毫,热杯温干茶香,浓郁的花蜜香,高温冲,没有一般的苦味,很饱满的花香带一点点甜,3g用小盖碗泡了有8冲,很耐泡,最后还是会有丝丝的甜,红茶的品质也是很高。
为何大家老是拿拼配茶和纯料茶来做对比呢?
谢谢真茶君邀请,敬请关注喜茗堂!拼配茶故名思意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相同类茶叶混合在一起,以期达到某些工艺要求的茶叶混合物。或者是一种茶叶拼配其他植物花叶根茎果,以期达到某些功效或味道而形成的新的茶叶混合物。而普洱茶的拼配茶与纯料茶叶的比较,只是原叶茶料的不同而已,很多时候拼配茶也是不错的茶品。△拼配茶叶的优劣,在于茶叶优化方案的构成。
名声再大,滋味不好,就是失败的产品。那么,为何大家老拿拼配茶和纯料茶来做对比呢?!要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拼配茶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纯料茶则是满足兴趣追求。就拼配茶而言,一般大的茶叶企业的茶叶原料的供应体系还是较为完整的。但是,各个茶叶原料供应商的供应量还是有不同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只能用同一时期不同的茶叶原料的进行拼配,达到量产要求。
就纯料茶而言,主要还是看市场的兴趣点,如果某种茶市场上感兴趣,价格上也较好,一般的企业或者茶商都会单独例出来的,以期善价。△拼配茶好,市场追捧。拼配茶差,则会被淘汰。(二)拼配茶是为了优化茶叶,综合优点。而纯料茶则是迎合个性,强化优点。就拼配茶而言,某些茶叶的优缺点是共同存在的,为了保留优点弱化缺点,必须对茶叶原料进行拼配,以期让消费者满意,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茶叶。
就纯料茶而言。某些茶叶的山头地域特点让消费者非常认同,为了不让其他茶叶混杂其中,茶企茶商一般会在保持纯料特征的基础上,保证茶叶的纯粹性进行推广。△优点集合,才是好茶。(三)拼配茶是为了价廉物美。而纯料茶是为了迎合奢侈性的追捧。就拼配茶而言,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某种茶叶的追求,而又想价廉物美,而进行的某种茶叶的拼配茶,以之鼓励消费者接受。
就纯料茶而言,其优点是正常的存在。追捧的人多了,而又出产较少,价高者得的奢侈性推行是公平的交易,必须的手段。△纯料茶叶的好,是本真的好,也是大家公认的结果。其实,不单普洱茶讲究纯料茶叶,其他茶叶如龙井茶,碧螺春,君山银针,大红袍等也讲究纯料纯正。甚至是一些小地方茶叶也讲究纯料纯正。只是纯料茶叶太少,市场上供不应求,不得已某些茶叶的拼配茶就会应运而生,充斥其间,以达到满足市场,平衡市场需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