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茶的人该怎么买茶叶呢?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茶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对您的问题做个人解答,不懂茶的人该怎么买茶叶呢?遵循自己的身体反应选择茶,这是最真实的。《1》懂不懂茶其实很都很难定论的,但是一个人的身体反应很直接,或许很多茶友们品饮时很不注意的一些身体反应细节。哪怕是我们这样一直在研究茶叶的制茶人,在没有任何提取数据的工具前提下,只能靠品饮来判断。
从这一节开始分享自己的一些品饮方式与判断方法。主要是“口、鼻、耳、胃”生理反应加上基础茶的基础知识,这就是普文这些年总结的成品茶判断法则,再此分享众友。《2》茶的判断需要标准计量与冲泡来做判断依据。普文评判茶、选择茶有自己的方式,由于前几年做茶批发,就用别与审评茶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个很有诀窍的问题,茶叶与水比例1:50,水温一直用100℃,冲泡时间15—20秒,100℃的水温非常考验茶,任何茶品在这个温度下,优缺点显露无疑,不能遁藏。
特意自编口诀供茶友参考。1.入口苦与涩而长,儿茶素多制工差。2.苦涩难化又带咸,茶氨酸少茶品低。3.色泽暗淡有无光,茶品自然果胶少。4.味酸又有青涩味,红茶黑茶发酵差。5.茶汤不清工艺差,没有盼头少喝它。以上是简单判定茶品的口诀,符合以上两条,基本不需要购买,茶品肯定一般。《3》如何来品判这款茶的生态问题呢?生态这个问题是普文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茶,没有生态保障,别谈好茶,也别谈可以喝的茶。
所以普文同样给茶友们编制口诀来便于大家来做简单的判断。1.入口一杯嘴唇抖,无法控制有异常。2.入口两杯嘴唇干,可有施肥或农产。3.入口三杯满嘴涩,不需再饮换茶品。4.入口四杯鼻腔涨,农残不用我来讲。5.入口五杯胃空饿,赶紧吃糖缓一缓。6.入口六杯喉咙肿,从今此茶不再饮。在此口诀的基础上,普文再送各位茶友一句“饮到三杯已觉察,无需点点去验证。
如果农户在茶园实地采摘,现场手工炒制茶叶,你会参与购买吗?
农户实地采摘,现场炒制,你会去买吗?题主的意思可能也是很多不懂茶的人的心思。是想说眼见为实,每个环节都能亲眼见证的天然手工茶叶才能吸引眼球才是好茶?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个噱头,现场采摘现场制作,更多的是带着演示成分,或许一些农旅景点才会这么干,真正的茶叶产区,茶叶从业者不管是茶农个体加工,都不屑这么干。我们这的情况,种茶的大多不做茶,加工的不种茶,要卖上市场上三下五除二就批发走了,那样做在我们这无论对谁都是不划算的。
规模化种植的茶叶产区,种植,加工,交易销售,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茶农不愁鲜茶没人收购,加工户也不愁干茶没老板要。采摘与加工,来都来不及,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精力耽搁在一件产出效益不高的事情上。针对本问题,我们先来划个重点,那就是手工茶与机械茶。关于这两个,圈里圈外,众说纷纭。这几年,炒作手工茶,什么大师匠心制作,非遗传承,文案策划吹到天上去了。
在加工工艺上,手工制茶与机械加工,不存在孰优孰劣,更多的是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的关系。茶文化源远流长,加工技术也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不存在手工茶就一定比机械茶好喝。在机械时代之前,都是手工茶的天下,古人喝的也都是手工茶。作为一项技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手工制茶对师傅技艺的要求更高,各个制茶环节都要把控,杀青时间,火候控制等等,这样的制茶考究的是心性。
那么手工茶就一定比机械加工茶好吗。同样的原材料,手工制作需要更久的时间,而机械,快准稳,量大。每个手工茶师傅出来的茶都不一样,而机械不然,一炉茶跟一炉茶之间,口感更加相似稳定。所以,手工与机械,不需要过分炒作,没有可比性。那么针对本问题,可以再划个重点。从加工工艺上,其实只有绿茶等不需要发酵的茶,才具备现场炒制的条件。
就绿茶而言,一款好的茶叶也不是能现炒现卖的,这样出不来好茶,摊放不需要时间吗,杀青不需要时间吗,急功近利出不了好的茶叶,就算原材料再天然纯正,没有好的工艺环境加工条件,出来的你凭什么卖天价,至于买不买的,看个人心情。所以,讲了这么多,现场手工制作的茶会不会买呢?我反正不会,真正有这样想法的,为什么不试一试找个产茶区加工厂定制呢?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