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茶叶时,茶水比例应该是多少?这个得根据不同茶具的情况来判断。
泡茶究竟该放多少茶?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各种制茶,存茶,煮茶,分茶,品饮的方法和茶具,茶器的记载,而且非常详细。但是对投茶量从各种书籍来看都没有记录或者是记录不很详细,看见这个问题在中国茶文化中不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这个与各个时代茶的制作过程和品饮形式有关。在明朝之前,中国的茶主要是煮饮和冲泡并存,明朝之后,由于明太祖废弃团饼该散茶,所以中国茶文化加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茶具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明朝出现的紫砂壶,而且紫砂壶也从大变小,所以对于投茶量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中国的计量衡也不允许喝茶的人对每一泡茶都有严格的计量。而随着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喝茶由渴饮到养生,再到精神的愉悦,开始对喝茶的过程进行精细化计量。各种茶具也越来越丰富。从目前实践经验来看,原则的投茶量在1:50,也就是说一克茶用50毫升的水,当然这是个普遍的原则,不同的茶,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增减。
泡功夫茶为什么放那么多茶叶?
首先,"功夫茶"不等于“工夫茶”。"工夫茶"更多的是用来指称某种茶的名称,比如说坦洋工夫红茶及武夷工夫岩茶等。而“功夫茶”则更多用来指称泡茶、烹茶的技法,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比如说潮汕“功夫茶”,闽南"功夫茶"等。第二、"功夫茶"用茶量要远大于其他泡茶法。通常功夫茶泡工夫红茶用量是4克,铁观音6克,乌龙茶可达8克(当然和泡具大小有关)。
而其他泡法中每杯投茶量一般只在2~3克,如安吉白茶、龙井等。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功夫茶的特点是"好水沸水快出水",茶水快速分离是功夫茶技艺的核心。因为它出水快,一般不到30秒就要倒干,所以为了保证茶味,就必须加大投茶量。刚学泡功夫茶的人往往忽略这一点,认为留一点茶水在壶里问题不大。其实多留一滴水,下一泡茶汤滋味就容易变酸。
二是和潮汕人闽南人独特的生意理念有关,重团队重合作。我在泉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泉州人做生意很有意思,那怕是一桩很小的投资,一个人完全可以承担的,泉州人也会邀朋友都投点小股。潮汕人也是一样。所以潮汕功夫茶具只有三个小杯,以示桃园三结义,相互倚靠,而泡茶时要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以示好处均沾,公平公道。而闽南功夫茶具里多有一个公道杯,先把茶汤滤在公道杯中,再均匀分给大家以示分配均匀,公道合理。
冲茶时茶叶和水应放多少才算最好?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冲泡茶叶时,茶水比例应该是多少?这个得根据不同茶具的情况来判断。首先,盖碗。如今常见的标准盖碗的容量为110ml,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投入5克干茶,采用快出水的方式冲泡,此时泡出来的茶汤不浓不淡,滋味正好。青茶与黑茶则需将投茶量增加到8克。总得来说,盖碗泡茶的茶水比例为1:22,如果家里的盖碗太大或太小,也需根据比例调整投茶量。
其次,玻璃杯。玻璃杯是常见的冲泡绿茶的用具,但要注意一个问题,大多数玻璃杯都无法做到茶水分离。茶叶与热水接触的过程,其实就是茶叶内含物质不断释放的过程,泡得越久,茶汤滋味越浓,所以为了避免茶汤被泡苦泡涩,应该尽量减少投茶量。200ml的玻璃杯,投入1-1.5克绿茶、黄茶、白茶即可,而红茶、青茶、黑茶不适合用玻璃杯冲泡,这里就不介绍了。
其三,煮茶壶。煮茶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先泡后煮。先用盖碗冲泡6-7冲,然后将泡过的叶底投入煮茶壶。因为此时茶叶表层的物质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所以无需减少投茶量,将5克叶底全部投入即可,而煮茶壶内的水为300-400ml。二是直接煮茶。和玻璃杯相同的道理,尚未泡过的茶叶拥有丰沛内质,所以要尽量减少投茶量。
300-400ml的煮茶壶,投入2-2.5克干茶即可。此外还需减少煮茶时间,先泡后煮为冷水投茶,而直接煮茶时应该先等水沸腾,再投入茶叶,避免茶汤被泡苦。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红茶泡袋都是5克装,岩茶为8克装,直接投入盖碗内冲泡即可,而至于绿茶、白茶这些散茶为主的茶叶,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准确把握投茶量的话,可以考虑买一台小型的家用克秤,将投茶量精确到克,这是最好的。
我各种茶都喝除了黑茶,福鼎白茶,铁观音。清明前的绿茶比如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按照价格比例如下:杭州的群体种龙井,不是新昌,松阳,富阳的,基本入门得三五千一斤,来半斤。东山西山碧螺春2000-3000一斤来一斤。安吉白茶1800一斤来一斤。常喝的凤凰单枞,黄枝香,蜜兰香,玉兰香,夜来香800-1000一斤的各来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