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原因造成六堡茶有水味,如何避免?
欲解决问题,首先弄明白,为什么有“水味”一、水质水质过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导致茶叶内含物溶解度低,茶水不融合或者融合不均匀。水的硬度不仅影响茶叶,对茶叶内含物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硬水中高含量的钙会与多酚类物质结合,抑制茶多酚的溶解和浸出,影响茶汤滋味。二、鲜叶1. 在连绵多雨天气采摘的鲜叶,制作出来的茶较易出现水味。
2. 粗老的茶青鲜叶制成的茶,纤维多,内含物较少,冲泡时也容易出现水味。三、工艺1. 干燥不彻底,导致茶叶含水量过高,也会出现水味。比如在渥堆发酵过程中需要加适量的水,尽管渥堆之后有干燥的工序,但实际上植物纤维中还是留有很多的水分,若干燥不彻底,容易出现水味。2. 新茶茶性不稳定,如新制的茶,尚在陈化初期,若此时品饮,茶汤滋味协调度较差,也易出水味。
3. 存放环境过于潮湿,茶叶受潮,水分无法及时挥发,也可能导致茶叶含水量过高,后期品饮时出现水味。四、冲泡1. 醒茶不到位,茶叶所在的存储环境比较密封、干燥,若冲泡前,茶叶没有与空气、水分接触,茶叶仍处于沉睡状态。2. 洗茶把控不好,茶叶未能及时展开,如紧压茶尚未泡开,容易出水味。3. 泡茶时水温偏低,茶内含物析出速度较慢,且量不够,茶与水的融合度不够充分,此时又按照平时冲泡的出汤时间出汤(如10秒),品饮时就可能喝到水味了。
4. 冲泡次数时间过长,茶呈味物质总量是固定的,若前几泡浸泡时间过久,浸出物过多,也可能会导致后续几泡茶滋味落差太大,容易喝到水味。5. 冲泡方式不当,没有根据茶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冲泡方式,比如一些比较粗老的茶叶,若选用一般的盖碗冲泡,因盖碗保温性能相对较差,温度较难达到激发茶性的值,导致茶叶内含物析出不够,也容易有水味。
如何避免水味1. 用软水泡茶,硬水中钙盐、镁盐等含量高,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使茶味受影响。所以对于敏感度高的茶友来说,使用平时饮用的天然水,净化后的自来水冲泡茶,从细腻度和融合度来说都更好。2. 适时醒茶,可将茶叶放在通风透气、无异味、无强光直射的环境中,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唤醒茶性。但要考虑环境的湿度,若在潮湿的环境,特别是回南天时醒茶,反而可能使茶叶含水量过高,品饮时更易出现水味。
3. 洗茶要充分,针对紧压茶,可适当延长洗茶时间或增加洗茶次数,使其充分舒展。4. 用沸水冲泡,并把握好每一泡茶的浸泡时间,尽可能使茶叶在每一泡的内含物均匀析出。5. 适时转换冲泡方式,若一款六堡茶在冲泡几道后就变淡了,别急着倒掉,可拿来煮,充分释放它的内含物。6. 选用适当的冲泡方式,针对一些比较干硬、粗老的茶,建议醒茶后,直接煮,因为持续的高温,能更好的激发它的茶性。
为什么有些茶汤上面会漂着一层油状物质?
在冲泡一些陈年优质茶时,我们会发现,茶汤表面会出现一层非常薄的油雾,凝视茶汤上的雾气,让人仿佛置身飘渺的茶山绿林一般,感受大自然的灵动。这种白色的雾气,被称为“茶氲”或“汤氲”,并不是什么杂质,其实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的呈现。“氲”音“yūn”,意指“天地间和合而盈盛的气”。茶汤上所产生如雾般的气体为“茶氲”。
茶汤内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胡萝卜素、和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这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于汤面之上。因汤面为脂溶性物质为主,若茶汤上下温差大时,在茶汤上就容易产生茶氲。如果茶叶本身内含物质多,那么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因为都是脂溶性物质,茶汤上下温差较大时(容器较保温而汤面散热快时),在汤面上就容易产生“茶氲”。
所以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雾”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就是光线折射,加上热气及茶汤颜色的反映。许多茶泡浓了以后加上及时的热量,光线就会出现的如水蒸气散发的雾状。茶氲现象,不是普洱茶茶汤特有的“专利”,冲泡武夷岩茶,或其他一些发酵较重的茶,也会在汤面上形成白色雾气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茶氲”的呈现效果呢?一、茶汤浸出物中,脂溶性物质越多,效果越明显。
二、汤色越深,容易对比产生,越容易被发现。三、冲泡时汤水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越容易产生。四、气温较低、气压偏低时,也较容易产生。五、盛汤的容器,也会稍有影响,使用白瓷器皿则更为明显。有茶汤氲的茶相对而言也会好喝些,口味厚重些,是正常现象,建议可作为选购茶品的考虑条件,但是别进入误区,最后为了追求汤氲而花上很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