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自己来说,这个方法很好用。给茶砖制造一个可悬空的空间,比如垫高一部分,架在两块木块上等等,让茶砖中部悬空效率比较高。然后用榔头锤击悬空处,大力捶打,如此不断的重复,拆开一半就再把它悬空,如此可以把茶砖开到很小的块状。这个开茶法粗犷,但是成本低,见效快。开茶区域方圆一米垫上干净的大纸,溅落的渣子可以收起来泡。
虽然这样敲茶砖也是有声音的,但是总比榔头敲金属声音小多了。还有一条,记得避开那些讲究的人。11、配合个人觉得最好方式就是,可以用电锯把青砖锯成小条状,然后用茶刀分成小块。以上就是我目前可以找到的青砖开茶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使用,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操作中注意安全!先用茶刀把茶砖撬散,没有茶刀的话,用不是很锋利的水果刀也行。
砖茯茶是什么茶?喝它有什么讲究?
茯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黑茶类的一个最具特色的茶。好的茯茶是纯天然发酵,闻之菌花香浓郁,口感醇厚,同时宜储藏、具养生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在很多人喜爱茯砖茶香醇的独特口感,喜爱茯茶独特“金花”所产生养生保健功效。作为茯茶的爱好者,大家自然也希望喝到优质的茯茶。然而,与其它茶叶相比,辨别茯茶的好坏更为困难,市场上还有一些各种各样不客观的观点影响着大家。
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有哪些常见方法,能通过外观判断快速辨别茯茶质量。通过原料辨别。茯砖茶本身不分等级(详见国标)。但茯茶都是用黑毛茶制成的,黑毛茶有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之分。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原料越细嫩,茯茶的质量就越好呢? 答案是不一定。茯茶的质量三分在原料,七分在工艺。鲜嫩的原料有好处,老粗的原料同样有优势。
相对来讲,天尖料、一级料的成本较高,茶砖的含梗量低,较为精致讲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而老粗原料制成的茯茶是传统工艺,所含的粗纤维、多糖成分会高一些,回甘也会稍好。 影响茯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发酵工艺、发花工艺,以及后期的转化。打个比喻,茯茶一直被称为茶中的粗粮,那么原料等级高的就是粗粮中的细粮。
如果您购买茯茶,是为了送人,或者您自己对审美比较挑剔,建议您选择茯茶时选择原料等级比较高的。反过来亦然,原料越老粗,茯砖茶质量越好,也是不对的。观茶梗粗细,辨别原料等级 关于茯砖中的茶梗,在2013版国标中,规定上限是20%,其中超过3厘米的不超过1%;在2018版国标中规定手筑茯砖上限是8%,机制茯砖不超过10%。
这一标准的变化,体现了市场的主流观点的变化。茶梗对于茯砖茶品质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多多益善。茶梗含量越高,原料成本越低。 那么如何分辨茶砖的原料等级呢?如果明显肉眼可见,茶砖条索粗大,茶梗直径较粗,原料等级肯定比较低,多为三四级的黑毛茶原料;如果条索比较细密,茶梗直径较细,原料等级应该比较高,多为一二级的黑毛茶原料。
当然,传统工艺里还有把黑毛茶切碎再压砖的工艺,这就需要看泡茶后的叶底的厚度。一般来讲,茶梗是最直观的,茶梗的长度可以更改,但茶梗的直径是无法更改的。是不是机制茯砖一定没有手筑茯砖好呢? 不一定。还是要看茯砖茶的总体质量。为什么茯茶不像绿茶那样原料决定一切,就是因为茯茶的生产工序非常复杂,工艺也很多。一般来讲,机制茶砖棱角分明,形状为标准几何形状,密度较高、茶砖非常结实,而手筑茯砖边缘比较圆润,不可能呈完全标准的几何形状,密度相对较低、茶砖比较酥松。
手筑或机制只是生产方式,茶的质量和生产方式无关,和生产标准有关。相对来讲,手筑茯砖因为砖内空隙较大,发花的情况会好一些。是不是颜色呈黑褐色的茯茶质量更好? 不一定。根据2018版国标,散状茯茶要求乌黑油润,而茶砖则无此要求。这是因为,颜色乌黑油润的一般是发酵程度较高的茯茶,适合不经存储或短时间存储即可冲饮;而颜色呈黄绿色的,一般是发酵呈度不高的茯茶,适合长期存储才可饮用。
这种颜色的不同,不能说明茯茶的品质,打个比方说,有点类似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对于一般意义上,买来就喝和买来送礼的消费者,当然是呈黑褐色的茶砖较好;而愿意存茶,在意茯茶的后期转化的发烧茶友,无疑买未完全发酵的更好。 还有一点,如果肉眼可见茯砖茶里面有明显的杂质,比如常见的就是竹篾、塑料绳、烂叶片、陈年茶梗等,说明产品质量不过关。
家里买的黑茶茶砖,喝到今年发现茶叶的样子好像变了,能不能喝了?
最好不要喝,而且就是没有变质的也要注意存储变化等情况,视情况而定。茶叶不管怎么样前期发酵还是后发酵,总的来是农产品,有机碳水化合物,是容易氧化受潮变质分解的,也是容易污染(包括灰尘,虫子,霉菌等)的。过去是缺少茶叶,或者说是加工运输等条件限制,所以才有每年春天武夷江南两湖的茶叶,长途运输集中到广州汉口这些集中地打包在经过长时期的运输,如广州十三行,通常在第二年的春天用海运发往欧洲,再在海上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欧洲,所以海上茶叶贸易之路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消费者的茶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