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黄茶的鲜嫩,形美,汤澄,是很吸引人的。加之黄茶的产量很少,每一年的黄茶大都是及时消费了的。如果黄茶没有及时消费完,就是冷藏收存几年后,茶叶也会变得接近黑色,茶汤也会变成琥珀色。也就是说,原来的黄叶黄汤变成了黑叶褐汤,成了陈茶。没有了原来的样子,还能吸引人吗?!△陈年君山银针,没有了原来的样子,还能叫黄茶吗?(三)青茶。
不建议“存新茶,喝老茶”!青茶的成色和发酵程度有关。但是,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高山乌龙,冻顶乌龙等等之类的轻发酵青茶,都讲究鲜爽回甘醇厚,汤色澄明。如果这类茶存放几年后,汤红茶黑,就成了另类。就是重一点发酵的大红袍,肉桂,水仙,存放几年后,滋味越来越淡薄,甚至要重新焙火才有滋味了。△铁观音和岩茶。
如果铁观音变成了陈茶,铁观音就不再鲜爽醇和。(四)白茶,黑茶,普洱茶。随意!△白茶,普洱茶,黑茶。能喝就喝,不能喝就收。不要纠结!那些口感好,香味佳,较鲜嫩的白茶,黑茶,普洱茶,能够在当年喝的,也是可以的,不要等到茶叶存放了好几年后再喝。这类茶每一年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喝茶的人体验感也是不同的,我们何不接受它的不同,连续喝,继续喝呢?!这样,岁月的静美在平常生活中绵延,滋味的转变在日常生活美好……当然,那些香味差的,滋味差的,淡薄的,粗老的白茶,黑茶,普洱茶,就让岁月的沉淀去改变它,让时间的考验去转变它……收敛它的野性,收复它的燥性,收存它的醇和,收藏它的价值吧。
你喝过最老的普洱茶是什么茶?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存茶?
我喝过最早的茶是百年老茶宋聘号,那是陪老板去香港白水清那买茶蹭喝的,不过说实话,现在我已不记得当时喝这茶的感觉了,只记得当时在算喝这一杯茶得多少钱。357g一饼茶,价钱是145万元/饼,一次泡10g左右茶,一饼茶约可以泡35次,则泡一次约是4.14万元,一次冲泡20泡,一泡茶约是2070元,一泡茶按照180ml计,一杯茶按照30ml算,则喝一杯茶是345元。
这个价,我哪喝的起呀, 因此,不敢去记忆这款茶的味道,不过那天蹭喝了好几杯,也就是蹭喝了好几千元钱呢!可惜的是由于换手机了,当时拍的照片无法跟大家分享了。我存茶是从2012年开始的,有一次在朋友那喝茶吹牛,朋友问我有没有存茶,我说没有呢,他说做普洱茶者不存点普洱茶就不叫普洱茶,我觉的他说有道理,也就从12年开始存茶。
不过我没有去跟风存名山茶或品牌茶,感觉性价比不好,尤其是现在还没有数据证明名山茶或品牌茶经过存放后期陈化一定就好,那些小片区经过存放陈化就会不好。因此,7—8年来,我存的都是那些小片区不知名但价格合适、品质又好的茶,价格基本在400—600元的茶,对自己的经济压力也不大,而且每年跟踪自己存放的茶陈化情况,发现都非常好。
当然你的经济情况好点,可以收藏些名山茶,跟踪它们的陈化情况。存茶、品鉴茶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我有个朋友说有一年品自己存的一款茶,发现品质变的不好,当时心里非常失落,可是过两年后再品,又发现有变好了,心情又格外的开心起来。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这种一惊一喜的经历呢?欢迎各位朋友关注@茶性随心,互相交流对茶的心得。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