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茶叶成为茶马互市中的奢侈品,我归结为以下两点:1. 满足藏民族等游牧民族的生理需求。
藏民族等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茶叶里面含有的生物碱和茶多酚,能够促进食物消化、降血脂。游牧民族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日常饮食中蔬果占比很少,缺乏维生素的摄入。茶叶中富含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维生素含量比很多水果都要丰富。茶叶弥补了游牧民族缺乏果蔬营养成分的问题。此外茶叶中的单宁酸可以杀灭细菌,也就减少了肠道以及血液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茶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对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藏民族尤为重要。从藏民族开始了解茶叶的功能开始,茶叶也就成了藏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影响到民族的寿命和繁衍。藏区甚至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2. 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鉴于第1点中茶叶对于藏民族的重要性,藏民族等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量当然就很庞大了。
可偏偏在草原和高原地区不具备茶叶的生长条件,在藏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和汉民族对马匹的需求的下,茶马互市应势而生。按理说,在藏缺茶汉少马的条件下,茶马交易的基础是相对平等的。可汉民族的贸易经验毕竟比藏民族领先了数百上千年,商人们为自身的利益“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打压马价,抬高茶价,自然造成茶贵马贱的局面。
茶是奢侈品吗?你是如何看待今年的茶叶和市场?
茶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存的农产品!是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如果单从茶叶的经济价值上来说,茶叶不是奢侈品!如果要从文化价值上来说,茶叶却是典型的奢侈品!(当然,很多时候,经济价值也包含了文化价值,只是文化价值低些而已。)大家都知道,一个同样漂亮的女士包包,材料相近,工时相近,在工厂里面生产的价格相差无几,基本相同。
如果这个包包是受托于某某奢侈品品牌商的委托,按照某某奢侈品的生产工艺和要求生产出来的,并且赋予了这个奢侈品品牌的商标认定,其身价(产品价值)就会成倍地上涨,甚至会是百倍千倍地上涨。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例,就能充分证明品牌文化的价值依附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实际提升了包包的价格。这是文化使然,也是文化价值的肯定!对于茶叶来说,如:龙井茶,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君山银针,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白茶,等等茶叶精品,很多都是文化内涵很深的茶叶品种,很多人都求之不得,只能价高者得之,由此催高了价格,从根本上与实惠的其他茶叶在价格上拉开了距离。
为什么有的茶叶卖1万多块钱一斤?是金子做的吗?
我是茶商,做了十余年批发的茶商,在杭州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地和茶农打了十年交道,对西湖龙井的顶级几个产地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对茶叶历史也算比较了解了,上次去茶博馆看一处茶叶贸易的历史就指出了四五处资料缺失的地方,但是有两个地方的茶叶是不敢聊不想聊的,因为他们吹嘘了太多的天价,一万多算什么,武夷茶几十万很常见,普洱茶今天早上看到一个吹嘘炒作的五千万一件。
在中国以茶叶价格来说,有两个富豪云集的地方,福建武夷和云南普洱,以至于我们茶叶圈子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吹嘘天价茶者,吹嘘武夷普洱者自动退群。我们就一个踏踏实实的喝茶聊茶卖茶的,那些富豪挤进来做什么?你装你的x,我喝我的茶,井水不犯河水两相安。关于天价茶,今年还听到了两个信息,恰好也是和武夷普洱有关,一家一个不偏袒,第一个,消失了的天价茶王,从前几年开始到年末普洱都会上一道大餐,炒作的天价茶王,从32万,到88万,再到99万,年初还在讨论2021年会不会出一个188万来刷眼球,看来今年骗子和托改变策略了,喝普洱的沙雕不好找了。
第二个是和武夷有关的,好像是单价超过十万的要报备吧,结果是网上实体一片降价声,那些挂价十万二十万几十万的都降价到十万以下,想想其中的水分有多大,那些天天吹嘘牛肉马肉的能否解释一下?早上刚刚到的2021年新茶乌牛早,货到了以后先开箱泡茶对比,两个茶叶相差四十块钱,明后天三百多一斤的价格又到了,又便宜了几十。
茶叶的成本由鲜叶价格来决定,鲜茶叶价格又由季节,树龄,产地,品种,时间来决定。有些茶叶价格高昂一部分是由游资操作,一部分是产量导致,例如武夷山大红袍母树,雨前一叶一芽产量就那么多,想要多采摘也没有,故而导致价格昂贵。而大部分的茶叶都是灌木,几年的树龄,粗采为主,鲜叶价格一块多钱一斤的都有,基本上八斤鲜茶叶经杀青揉捻等工序会加工成一斤茶叶,故而价格也就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