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保证攀钢用煤,而且能解决南方各省(如两广、两湖、江西等)长期用煤必须“北煤南运”的重大压力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落实毛泽东同志“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全国各行各业和国家各个部委都投入了大部或主要力量,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即为三线建设的主要工业布局和建设规划奠定了基础。
国家煤炭部、铁道部、交通部、冶金部、建材部、水利电力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兵分别奉命派遣大批地质、设计、施工队伍开进六盘水地区,到1966年7月止,已集中了7万多人的建设队伍,加上地方支援力量,共有10万余人投入了六盘水开发会战。在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用大兵团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在领导体制上采取建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等各级战斗指挥部及党的组织,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实行党政一体、高度集中、政企合一、工农联盟的办法,同时借鉴国外托拉斯的经验进行管理,还采用了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工改兵)的办法;在指导思想上以解放军和大庆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上采用先进技术,生活上因陋就简。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富春、彭德怀、李井泉、余秋里、谷牧、程子华、吕正操等先后到六盘水矿区视察,对六盘水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所有参加六盘水会战的干部职工,在毛泽东同志指示的鼓舞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极高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在荒凉落后的六盘水地区就开工了矿井12对,生产能力达825万吨;洗煤厂4个,洗选能力410万吨;还建成了为其配套的机械制造厂和修配厂、电厂、矿灯厂、火药厂,以及矿医院、总仓库、水源、铁路专用线、公路等等。
在重点开发六盘水煤田的同时,西南环线成都-昆明、重庆-贵阳、贵阳-昆明三条铁路开工建设,水城钢铁厂、水城发电厂、水城水泥厂等冶金、电力、建材工业迅速兴起。 正当六盘水三线建设初步取得成果,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正规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暴发了,六盘水被戴上了“黑样板”的帽子,整个矿区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支援六盘水建设的解放军指战员共同努力,六盘水矿区的开发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3年,历经8年的大会战基本结束,支援六盘水建设的部分单位、部队3万多人奉命调离。 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并开始抓整顿,煤炭部渡口现场会肯定了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红样板”,六盘水的开发建设又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