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由于遮光网过滤掉了阳光中的紫外线,碾茶茶叶在生长中较普通绿茶能合成更多的叶绿素,因而真正的抹茶颜色比普通的绿茶粉末颜色更深。另外,食品科学家认为,抹茶的风味除了苦,还包含了鲜味(umami),赋予了抹茶一种近似于菠菜或是海苔的味道。前文提到的茶氨酸是抹茶中一种主要的氨基酸,抹茶中绝大多数的鲜味,都来自于这种氨基酸。
遮光网减少了抹茶中的儿茶素,却增加了茶氨酸的含量,很好地平衡了抹茶的苦涩味,让抹茶的风味变得与众不同。日本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分别食用了添加了儿茶素的鲜奶油,和添加了茶氨酸和儿茶素的鲜奶油,15个人中的13人认为后者更好吃了。可见,茶氨酸和儿茶素的比例对于抹茶独特的风味均必不可少。也许正是茶氨酸和儿茶素在抹茶中的比例恰到好处,才使抹茶风靡全世界,遍布大街小巷。
为何抹茶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可以从以下几个论点推测1、日本比我们更注重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抹茶。建筑:你去京都能感受到唐朝文化。服装:和服是从汉服演化过去,但在日本可出入正式场合、甚至接见外国领导。2、别族文化冲刷。从元再到清,虽然带来了一些异文化,难免有所冲击。最关键是元朝统一中国杀了大半汉人,官方数据是6700万。什么概念,二战中国伤亡1800万。
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
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
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2.工艺要求:抹茶并不是磨碎的绿茶粉末,只有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才能配得上“抹茶”这个名字,复杂的生产工艺也让那一抹绿带来的唇齿间的清香格外珍贵。茶磨是一个极其奇特的设备,它能将茶叶磨得非常细,石磨奇特的温度还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