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往北走,以酒会客,而南方是以茶会友。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第一个发生改变的是青茶类茶叶,不可否认的说,现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和港台的茶文化传播是分不开的,前两天在回答了一个铁观音消费的问题,在九十年代铁观音非常红火畅销,其实不止是青茶铁观音乌龙茶是这样,现在龙井茶的普及也和港台推广有关,大佛龙井那一年连战的破冰之旅,顺便也在北京的老舍茶馆搞了次活动。
南北茶叶有什么差异?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我有不同的看法。南北茶叶的差异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差异开始变大是有时间点的,九十年代以前差距不大,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差距变大。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的茶叶是经历几个时期,唐宋以前的羹饮时期,唐宋时候的古典茶道时期,明清的分类创艺时期,九十年代以后得金融时期。翻看历史茶书,不管是唐代的《茶经》《煎水茶记》还是宋代的《大观茶论》《茶谱》《建安茶录》对做茶用茶都是比较单一的或煎茶或点茶,将茶叶碾碎再使用,冲水搅拌,到明代中前期,散叶茶的增多,只是由碾碎变成了直接加水冲泡。
到明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各类名茶出现,同时各种冲泡使用的手法,茶具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清代初期,随着三才盖碗的广泛使用,从茶叶工艺到冲泡手法,和唐宋的古法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最早的一批和现代制茶工艺的名茶也脱颖而出,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大方茶,松萝茶等等,那个时候其实南北喝茶的方法和茶种等级都是相近的,包括普洱茶,从清宫的贡品名单上看也一样有女儿茶,人头茶,天叶,地叶等等级分类的。
后来红茶青茶黄茶白茶等工艺出现仍旧是沿用芽级定等级 并以等级分档次的办法,一直到建国以后,国家还为各地的茶叶修订了可以对比的茶叶等级标准,这也是随便百度都能够找到的。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第一个发生改变的是青茶类茶叶,不可否认的说,现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和港台的茶文化传播是分不开的,前两天还在回答了一个铁观音消费的问题,在九十年代铁观音非常红火畅销 ,其实不止是青茶铁观音乌龙茶是这样,现在龙井茶的普及也和港台推广有关,大佛龙井那一年连战的破冰之旅,顺便也在北京的老舍茶馆搞了次活动。
港台茶商推广青茶类茶叶第一个带来的是对茶叶过去传统茶叶等级的冲击 ,第一次出现了大叶子茶可以普遍性的比芽茶高档贵的局面,是后面普洱的金融化陈茶化忽悠化做了一次侦探。2000年以后得普洱炒作就是颠覆性的,吹嘘忽悠成为常态,质量不再是衡量茶叶价格的标准,大家知道芳村茶叶是怎么炒作的吗?一件茶叶是需要包装完好的,包装箱打开了,茶叶泡过了,这件茶叶就退出期货市场,大家想一下,观看包装箱成了检验茶叶的唯一标准,甚至有了专门修补包装箱的行业,那样的市场意味着什么?回到这个问题上,其实茶叶不是南北差异,而是山海关外与南方三省类似,其他地方类似,具体的说就是看普洱黑茶青茶这些茶叶的接受程度,接受多的就以现在的天价忽悠山头古树年份这些为鉴定使用的标准,套用网上曾经流行过的那个梗,您喝了三十年的普洱没有?,其他以绿茶为主的地方,依旧是以芽级为主的鉴别方式,大家互相介绍茶叶的时候,这是明前茶,这是雨前茶。
你们是怎么看待“南茶北酒”这个说法的?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众所周知,往北走,以酒会客,而南方是以茶会友。这是所处地域、气温与文化理念不同。北方降水较少,气温低,耕地多为旱地,所以他们高产小麦与高粱。这些都是造酒的好粮食,再加上北方天气寒冷,他们要用酒来驱寒。而南方气温较高多雨,耕地多为湿地,一般除了水稻就是种植茶树。说到这个茶,大家都知道,茶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知识当然也是博大精深的。
喝茶,能陶冶情操,静心养神。在小编所处的闽南地区,每家每户都备有一套好的茶具,亲朋好友来了,那就是以茶款待。在闽南一般常喝的茶那就是安溪铁观音,此茶香气四溢,入口甘甜,饮之后喉咙有回甘,饮了此茶,心中瞬间杂念全无。总而言之,南北迵异,北方人豪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南方则懂得品茶,沏茶、闻茶、饮茶、赏茶讲究茶道,这些都是贯穿了中国的历史,领略传统的酒文化和茶文化,渗透了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