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我将通过小罐茶整体的设计思维,给大家分享「茶是什么」。上述小罐茶代理商说,作为重度饮茶人士,他也并不饮用小罐茶,由于小罐茶主打方便,所以更多地用于商务用途。中国茶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国茶行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小罐茶是不是好茶?
小罐茶是典型的希望通过包装和噱头来搏市场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这是当今社会流行的营销思路、理念的体现:卖概念卖文化。其实,这是本末倒置,最终伤害的是品牌本身。曾经听过一次所谓的大师营销课,其中讲到大师是如何包装一款茶叶的。说是大师的台湾朋友找到他,要在大陆推一款茶叶。大师问你这款茶叶价格怎么样?回答加上运费啥的应该比本地茶高。
大师又问这茶叶你是独家经销吗?回答不是,其他有很多人在卖。大师再问你这茶叶的产量大吗?回答非常大。大师还问你营销这款茶叶的费用多吗?回答不多,到不了100万。大师又问了几个事……然后大师说这个茶叶让我来给你营销一下吧:你啊不要卖这个牌子的茶叶,去这个茶叶的主产地,拿出100万的一半买间农舍小院子,种上茶,小院里种不多没事。
你可以编故事,说就这块地上的茶叶最正宗,百年老茶树了,产量不高,限量供应,能喝上的都是有缘人,这样就把价格卖上去了。因为迎合了社会的普遍心理——我喝的这茶你们其他人喝不着。其实还是那个品牌的茶,你这么一包装就不一样了。大师讲到这里又延伸了一下:大家都知道郑成功去过台湾,你啊可以再包装一下。说这个院子啊据当地人考证是郑成功住过的,茶树也是那时候栽下的,郑家后人一直喝这些茶,据说还有(以下省略1000字)……等保健功效。
这样你把这个茶叶就加进去了民族文化的元素,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啊,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啊,大家都知道……大师的课讲到这里,满堂的鼓掌声。好了,这种营销就是当前最流行的。用行内的话讲,要学会编故事、讲故事,看来文化都是编出来的,反正中国人数也数不清的历史故事,你讲一千遍就连历史专家们都认为你是对的了。营销人员把精力全用在所谓文化层面上了,为什么不是放在产品本身的提高上。
没有了产品本质的保障,光有这些虚拟的行吗?肯定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产品倒台的原因,过分注重市场的开发,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品质保证。如果小罐茶的品质真好,不管你包装不包装成小罐,不管你是不是大师制作……人们都会排队来购买。在当前营销故事遍天飞的情况下,你真以为老百姓就那么好糊弄?经验和教训已教会多数老百姓保持冷静了,你还真以为消费者全是一群傻子和疯子?当然,我们不反对营销手段和包装手段,也不反对那些文化内涵深厚的产品讲故事甚至编故事。
小罐茶是个什么品级的茶叶?
茶叶等级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等每款茶系都有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标准可查询我是一个正经茶人:星星小罐茶的茶叶等级还是比较高的,不得不说的是小罐子虽然有千万的不是,但对于我们整个茶行业还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进入正题:小罐茶的质量等级我是一个卖茶的,也是制茶师,也是评茶员小罐茶当年很火的时候我禁不住好奇,花钱买了他们的8个茶样,10罐装的合计3840元,一毛没少,不为别的,我只是想学习学习,他怎么说也是把茶行业带动起来的企业。
首先我打开了一个茶样:滇红茶,因为我专业是做红茶,他们当时还没有做金骏眉或小种红茶,给我选择的只有滇红茶了,打开来是一股熟悉的滇红蜜香,仔细看了看是单芽的,按外观的条索、色泽、干茶香气是属于特级茶应该没什么毛病,但我想说的是特级茶不一定代表就是好茶哦!然后把茶叶倒入评审碗中,按审评流程一套下来,得出的结论和看到干茶的评断是一致的,小罐茶之滇红茶按国家功夫红茶质量标准是 勉强。
属于特级没错!但是对于我们技术控的人来说,眼前的小罐滇红茶好像有点不太对!以下评论只是我个人观点第一:形态条索与传统的滇红茶有点区别,因采用单芽,芽头上绒毛过于多,整个茶叶显黄黄的有点恶心,正经的好产地上滇红应该会有一点点黑,黑黄相间才对!第二:香气虽然说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也是做了改良,应该是正干燥的工序上第三:口感太过于平稳,正经的滇红茶应该是从浓到慢慢淡下来,香气从蜜香变果香再变花香,其耐泡度也比正经的滇红差第四:叶底活性不高,没有鲜活感,这主要是工艺改良后的无奈所以我在小罐滇红的茶里喝出他们为了这款茶还是下了一定的心血的,但是卖的这么贵,我大星星表示不服!!!!接着我一一审评了其他7款茶叶,不出所料,每款茶叶他们都精心改良过,但我师傅教我的,一茶一标准,百茶百味道的理念和他们小罐茶完全相反。
结论:小罐茶的茶叶等级是属于特极茶没错,个别也只能算勉强而已,但小罐茶的茶叶经过他们的改良个人感觉完全差评第一:茶叶的零售价偏高,以福鼎白茶为例:20罐1000元每罐50元每克12.5元,合计一斤6250元整福鼎白茶里选用的是福鼎的白毫银针,我们在福鼎的收购价大致为600-800不等,零售价因该以1600最高,但是小罐茶卖到6250元我表示有点黑,然后我细细的算了一下小罐茶的礼盒费用,小罐茶礼盒含罐子经山寨的产家确认,做出一摸一样的大概是80元一盒(20罐的)然后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数据:礼盒80元,一斤茶叶装6.25个盒子,盒子成本合计500元,所以小罐茶实际售价为5750元一斤!这样的价格还是有点偏高了,对于小罐茶,我只想说:带动茶叶的热度没错,但是偏高贵的价格我们小老百姓还是心里有点数的!茶叶是特级没错,但价格以超越了特级谢谢!。
现在小罐茶很火,你们怎么看?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我们的愿景,是要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世界。杜国楹小罐茶创始人大家好。茶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究其细节,要说非常了解茶,我想很多人又变得非常不自信。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几乎走遍了中国茶叶的所有核心产区,对茶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接下来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部分:茶中国茶小罐茶茶是什么?一种饮料。
它还应该是什么?中国茶。中国茶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我将通过小罐茶整体的设计思维,给大家分享「茶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茶,可能它的形状大家都有印象。这是不同的茶它的茶汤,实际上它的深浅差异也是很大的。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茶山的时候,一直以为红茶长在红茶树上、普洱茶长在普洱茶树上、绿茶长在绿茶树上……事实上,树本身的差异并不大,在深加工之前它们都是绿色的叶子,当然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健康功效。
茶是什么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时间长河当中,这一片叶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不同的原因变成了不同的茶。最重要的是,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那么茶是如何被发现的?红茶在福建的桐木关地区,因为战争的原因,当时的绿茶做好之后没有来得及打理,回来之后发现原来绿茶变成了今天所谓的红茶的原形,舍不得丢掉,尝试用火烘焙一下,结果喝起来味道也不错,便成了的红茶。
乌龙茶摇青工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是因为采茶工过去采茶时都背一个竹篓,在山上下山、来回晃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气,这就是乌龙茶的摇青工艺,同样是意外的发现。普洱茶普洱茶在历史上就是绿茶饼子,为了进藏区和牧区时方便运输,将绿茶压成茶饼。但在运输和后期储藏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年份茶、熟茶。
所以,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同时,茶也是生活方式的记录。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喝抹茶,这是我们唐宋时期传到日本的喝法,中国人今天的冲泡方式是明代开始的。最早茶是煮的,就像煮蔬菜粥一样,可以加盐、调料、米煮着喝。我们今天的冲泡方式,在历史上过去几千年当中,也不断的地在发生变化。如今全球有几种比较重要的尝法:英式的下午茶、日本的抹茶道、中国的功夫茶,这是几大流派。
最后,我们说茶也是健康的「毒品」。大家可以看到,烟酒茶都来自于植物:烟是叶子,酒是果实的深加工产品,茶也是叶子。那么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嗜好品。喝了上瘾,喝了好的回不来,成瘾性非常强。所以说我们说,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茶是意外的发现,茶也是我们生活方式的记录,茶也是健康的毒品。中国茶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国茶行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这个品类、这个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说常识问题,老百姓一般提起茶的时候,除了口粮茶、非常低端的茶之外,在老百姓的脑中没有清晰的价格认知,企业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投资者、整个金融行业、整个资本,跟茶行业接触几乎是零。那么,茶在中国年轻人心目当中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土,喝茶这事太low了。
第二个在办公室里,80后、90后谁端个茶杯进办公室了,就觉得这人老了。一说喝茶这件事都望而却步,为什么?啰嗦、太「事儿」,还有茶价格是晕的,当然天价茶也是层出不穷。关于品牌认知问题,我们说西湖龙井,西湖是谁的?西湖是浙江的。龙井是谁的?龙井是浙江省政府的。都是产品品牌和品类品牌,没有真正的企业,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
云南的普洱、武夷山的大红袍、安西的铁观音都不是产品品牌,而是品类品牌和产地品牌。中国茶行业目前是360亿的市场,但这个行业的前一百名不足市场份额的10%,还处于一个极度分散的状态。在我们眼里,怎么看这个茶?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有三个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烟酒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三个茶是不同的,最底下这个(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农产品的茶,中间(烟酒茶)是消费品的茶,再上面这个(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文化的茶。
事实上,从市场和品牌的角度来看,可能消费品的茶更像品牌茶,而农产品的茶是大宗茶,文化的茶变成了发烧友级的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太懂茶。那么我们反过来讲,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茶,品牌应该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告诉消费者真相。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不太懂呢?因为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茶叶是计划经济,跟今天的香烟一样是受管制的,国家统购统销。
但是开放三十年之后,我们觉得它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农产品的思维,缺乏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充分洗礼。集约化主要是上游的种植,标准化是中间的加工端,品牌化是在下游的商业端。小罐茶的设计思维小罐茶想做的是一个现代派的中国茶,它的整个设计思维和传统茶有什么区别呢?所有茶叶的消费,无非不过这三个场景:买、喝、送。
「没有标准」是买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到了茶城和茶叶市场,你不知道五百的、五千的、五万的哪个性价比更高,也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喝的时候还是比较复杂,送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时「没有价格」,当你对礼品做品牌选择的时候,它们大多数都有清晰的价格标签,但茶在这方面是比较弱的。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解决。
我们中国人在泡茶的时候,常常手抓一把往杯子里放,这是一个很不卫生、不讲究的行为,但大家都司空见惯了。我们试图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便携、卫生的同时更易于保存。经过一年的反复实验后,我们将每罐撕开的力量固定在18个牛顿,拉力、开启力都恰到好处。过去最大的困惑是茶叶成本,到底如何鉴别茶?大概跑了四年之后,我总结了判断茶的三个要素:第一,产地的稀缺性。
今天云南普洱的老班章炒得很火,老班章那个村制的一定是贵的,隔壁村的就便宜很多。第二,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两叶,芽和叶的齐整程度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同样的农民、土地、管理和采摘,产量不同茶叶的成本差距达到几倍。第三,工艺的复杂程度。绿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是相对简单的,经过几个的炒制过程就可以,但是乌龙茶后期的焙火工艺就非常复杂了。
我们五月份做完茶,到九月份才能上市。因为每个月要焙一次火,焙完火要进仓退火,这样反复三、四次才可以上市,工艺不同,成本也会发生变化。拿这三个标准去审视任何一种茶,对成本基本就可以作出快速的判断。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我们希望通过统一的标准简化消费者的认知。我本来就不懂茶,茶叶店琳琅满目几百个选择,我们怎么去选?小罐茶只有一个选择,你去挑喝什么种类的茶就好,重量、品级、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们用统一的小罐、重量、品级、大师和价格,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简单。传统的茶,可能是把简单的茶复杂化,它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但是小罐茶是要用专业的能力,把复杂的茶简单地呈现给消费者。我们对于茶叶产品,要做的是标准化的设计,让用户的认知变得简单。那么对于茶具的产品,我们做的则是生活化设计,希望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
所以,我们刚才讲这个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但是小罐茶它一定不是意外,都是用心的设计。如果今天中国的年轻人都不接受中国茶,西方世界如何能够喝上中国茶?我们必须把茶变得现代起来、年轻起来,跟现代的生活场景做充分的结合。这样,我们的80后、90后、00后年轻群体都能喝上一杯喜欢的中国茶,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机会就来了。
设计思维是创新的驱动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的愿景,是要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世界。做好设计和创新,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的产品,一定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简单所造成的。产品背后的复杂,才能够让用户真正的变简单,把用户的体验做好。而产品背后的复杂需要公司、工程师、设计师,以及所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一起努力,所有的困难解决好,呈现给消费者那一刻,让他们的感受是愉悦的。
最后一点,我想讲讲狭义的设计思维与广义的设计思维。在一个商业的世界里,除了产品需要设计之外,营销模式、产业链模式也需要设计,只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垂直方向上去表达。我们过去对于设计思维的理解,可能在专业的方向上偏垂直了些。那么,在商业世界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得更宽。我曾经认真读过原研哉那本《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当时就记住了一句话:设计为需求服务。
“小罐茶,大师作。”真的那么好吗?
有幸,三次喝过小罐茶,可以说说喝的感受,没那么多对于品牌的认知,也不清楚小罐茶的市场营销,就事论事,就茶说茶吧。第一次喝的大红袍,虽说谁也不敢拍胸口说自己喝过真正的最好的大红袍,我还是对它充满期待。第一印象是少,4克吧,3个人有点傻眼也勉强,选了最小的壶开始膜拜,然后就是第二印象,不耐泡,4泡以后就是水了,还没心生膜拜感动就退去了。
第三就是香,确实很高香,但香味的层次太高,浮于头顶,导致韵味不足,没有后味,舌尖感受猛烈,舌根几乎无感。第二次和的白茶,这茶我不懂,同样是不耐泡,豆浆味很足,够鲜。第三次是普洱,熟的。首先说一下,因为媳妇儿的原因,我对熟茶很挑剔,首要的是岁月感,年份要够,仓储要合格,转化要好,味厚,糖度高,汤色透,干净,最后回味要有岁月的印记。
而小罐茶的这款,没一样占了……,可能就是干净吧,熟茶的发酵工艺决定了新茶和散茶只能归类为速成茶,替代生茶刺激性的,根本不能和好的熟茶相提并论,小罐茶的茶叶等级很高,喝熟茶的大咖都知道,熟茶不能用高等级的叶底,最好是混合黄片和粗茶,发酵后才有更好的效果和口感,值得存放,高等级叶底存久了苦涩会重。最后就是价格,小罐茶的各种噱头就不说了,都是为了价格而存在的,喝茶和大师做的有什么关系?陆羽是会喝还是会做?广东人吃川菜本就觉得太辣太重口,厨子是不是大师有什么用?这茶就是香,新人喜好铁观音也是因为香,所以它的特点很明确,茶香。
我很喜欢茉莉花茶有什么建议吗?小罐茶的茉莉花茶好吗?
感谢邀请,首先回答一下你的第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品牌建议的话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排名,排名比较高的例如张一元,吴裕泰,或者福州当地的品牌都是不错的,当然还是要合适胃口才是最好的。第二个问题,小罐茶的花茶我个人有喝过感觉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耐泡度还是香气的持久度都是比较强烈的。官方的数据是七窨一提,这个窨制的次数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如果价格合适也是不错的茶品。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属于中国六大茶类外的第七种茶——再加工茶世界茉莉花茶的起源地是在中国福建的福州,其茶胚多为绿茶,所以也是属于绿茶类的一种。福州的三伏茉莉是目前茉莉花里的佼佼者,所以福州也成为了茉莉花茶的起源地。近千年来福州茉莉花延续着其特有的窨制工艺。
用加工干燥后的茶叶基底与含苞待放的茉莉花进行窨制,使得茶叶吸香而形成的花茶。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滋味醇厚鲜爽,茶汤和花香充分融合在一起。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窨制的次数。茉莉花茶窨制的过程主要在于鲜花的吐香和茶叶的吸香。成熟的茉莉花在温度氧气等外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生物化学变化,分解除花香物质不断的吐出香气来。
而基底茶也在物理吸附的作用下吸收大量的水份和芳香物质,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变化,茶汤变得黄亮滋味变得浓醇,形成了茉莉花茶的色,香,味。窨制次数越多其香气越清远持久,但是窨制次数的增加也就意味着风险越高。窨制过程中的烘焙要求极高,要最大限度的预防花香流失又要掌握好温度和茶叶的干燥度。所以茉莉花茶的等级一般以其窨制的次数来决定,一般要求要达到三窨一提是初级的水平,达到五窨及以上就是非常难得的了。
而小罐茶的茉莉花茶七窨一提算是花茶中的高等级茶,使得其茶香持久鲜灵,汤色清澈黄亮。最后总结一下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在选购茉莉花茶的时候要留意窨制次数,国家标准要求最少窨制3次以上。选购的时候窨制次数越多则茉莉花茶香气越鲜灵持久。同时要留意其基底是用绿茶还是白茶还是红茶,这个要根据茶友们自己的喜好其挑选。
小罐茶年销售20亿元,你怎么看?未来的小罐茶会如何发展?
谢谢头条邀请。首先,小罐茶到底好不好?肯定是好,身边有亲戚在喝,有幸喝过几次。确实是品质不差。看过很多专业人士的评测,确实是达到了一定的品质等级,业内很多评测公众号和一些大V的评测,品质是没问题的。其次,就是价格的问题。价格确实虚高,广告费肯定要消费者来花,他们还要收智商税。之所以被大家诟病,我想原因应该和8848手机一样吧,智商税太高,高的吓人。
小罐茶年销售20亿,广告却称是8位大师每天炒的鲜茶叶,你怎么看?
炒作永远是茶坛不变的主旋律!20亿的茶叶是多少公斤?一个炒茶工24小时不休息能炒制多少茶叶?8个炒茶工一年又能炒制多少茶叶?离开炒作,茶叶就将坠落神坛!但是,确实存在很多的追炒族,给了炒作者很大的机会,使炒作者有了用武之地,有市场就有了炒作者的生存空间。炒作最终伤害的是茶农,茶农远离销售环节,受销售商制约,一旦炒作破裂,销售脱离市场,茶农必将深受其害。
小罐茶不断开发新产品,价位从高到低全覆盖,是产品丰富优化还是品牌陷阱?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懂茶帝】本文转自:《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里雨曦 实习生 向雪 王晓“七万家茶企比不过一个立顿”,这是多年来外界对中国茶叶行业的评价,缺乏强势品牌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小罐茶”的诞生似乎扭转了这个评价,其创始人杜国楹也豪言“要做世界的中国茶”。广告的狂轰乱炸、精美的小罐包装、高端的品牌形象,小罐茶俨然成为了中国茶叶行业的新晋“网红”。
然而,就像大多数“网红”产品一样,小罐茶自诞生以来就广受争议。被质疑的营销据中国产业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0万吨,市场销售额达到2353亿元;同时,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5.5万吨,出口额达16.1亿美元。而大数据显示,近年百度搜索茶叶品牌词相关仅占到32%,和品牌词相关占比高达70%的手机行业差距巨大,甚至远低于各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说,经过几千年发展,中国茶叶始终缺乏品牌效应以及品牌辨识度,这是中国茶叶行业的悲哀。从这一角度出发,小罐茶对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小罐茶也被外界评价为“过度营销”。据了解,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曾经策划过好记星、背背佳、E人E本、8848手机等案例。有媒体评价他擅长用疯狂的广告轰炸,让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用户熟知,然后获得可观的销量。
在行业人士看来,小罐茶高强度的广告攻势,以定位高端、价格昂贵为特点的营销手段,似乎与当年的8848手机如出一辙。对此,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应说,小罐茶的营销投入占比大概12%左右,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小罐茶在前期产品测试阶段会确定哪些媒体和投放内容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投放。
目前,小罐茶主要在航机杂志和央视非黄金频道两个渠道进行投放。对此,朱丹蓬表示质疑,“饮料行业的营销投入都不止12%,更何况是小罐茶这种高消费产品。”与之关联的是,小罐茶昂贵的价格被指“虚高”。公开信息显示,小罐茶推出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清香和浓香)、武夷大红袍、滇红、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共十种产品,以小罐装,每罐 4 克即一泡的量,售价 50 元,折合 6250 元一斤。
很多消费者买小罐茶主要用于送人。对此,梅江也坦陈,“小罐茶的销售中60%为礼品,40%为自饮。”外界对茶业价值评价标准很难界定,但业内对小罐茶的价格也多有耳闻。一位不愿署名的茶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小罐茶的价位,品质较同等价位的散装茶有差距。在朱丹蓬看来,用高质中价来服务消费者,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如果只靠广告轰炸,一定是不长久的。
业绩虚实待考除被质疑“过度营销”,小罐茶的营收数据也引发争议。小罐茶方面表示,2016年7月上市的小罐茶当年总营收1亿元;2017年小罐茶已经实现盈利,销售额11亿元左右。“我们去年回款额6.8亿元,由于2017年底我们控制了出货量,所以终端就会出现断货现象,如果放开的话,实际的营业额还要大一些。”梅江认为,11亿元的数字还是相对保守的。
然而,对比茶叶行业上市公司,11亿元的数字并不保守。国内最大的茶企,在港上市的天福(HK6868)2017年营业额约为15.77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天福集团在内地共有自有门店323家,批发商200家。另外,在新三板挂牌的谢裕大(430370)公布的2017年报告显示, 2017年营业收入为1.77亿元,净利润为923.60万元;八马茶业(834754)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营业收入为4.62亿元,净利润为3974.68万元。
梅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截至2018年5月,小罐茶在国内的店铺有600多家,在没有直营店的情况下,以“代理商专卖店 分销渠道”的模式,实现了2017年的盈利。然而,有不愿署名的小罐茶代理商透露,他此前其曾代理过小罐茶,在一线城市多个商场做过小罐茶专柜,经营得并不是很好,目前已经全部撤出,转行做其他生意了。
另有茶商认为,小罐茶进货价较高,利润空间有限,所以他放弃了小罐茶的代理。一位北京地区的小罐茶门店负责人表示,在小罐茶广告攻势猛烈的上市初期,经营状况相对较好,但是现在效果一般了,该店目前已经准备撤店。梅江对此解释说,渠道的等级不同,享受不同的折扣,茶业作为一个大品类,成就的因素有很多,有赔有赚是很正常的事情,小罐茶经销商体系里也是如此。
同样,店的位置也会起很大的作用,因为小罐茶定位高端,在高端商场的情况要比普通商场好很多。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小罐茶的饮用场景与传统饮茶场景有一定的不同。上述小罐茶代理商说,作为重度饮茶人士,他也并不饮用小罐茶,由于小罐茶主打方便,所以更多地用于商务用途。“大师”身份之谜《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小罐茶所打出的“大师作”也另有隐情。
“基本上小罐茶合作的这些大师,各自的企业都是各个品类里面排在前三。”据梅江介绍,小罐茶与八位“大师”的合作模式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小罐茶占51%的股份,由合资公司供应小罐茶原料。事实上,“大师”一方面是小罐茶原料的供应商,一边还是企业经营者。对于八位“大师”的行业地位,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了质疑。朱丹蓬认为,从产业端来看,“大师”言过其实;在消费端也没有任何权威的认证,所谓的“大师”无论是功夫、技术,都不能说是被普遍认同。
“谢四十(注:小罐茶广告里代言黄山毛峰的‘大师’)在行内有一定的名气,但是不代表最高水平。”一位不愿署名的黄山市场监管局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无论是黄山产区还是别的茶叶产区,非遗传承人都很多,但不能完全代表品质,因为非遗传承人是代表对传统产业和工艺的传承,不能保证对现代工艺的精通。该市场监管局人士认为,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要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要把握好源头;二是要做到一定的规模,建成从育苗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第三是要树立品牌意识。
上述小罐茶代理商也表示,小罐茶已经为中国茶叶行业树立了品牌,未来如果能把握好源头,对茶叶行业也是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据了解,小罐茶黄山工厂总投资15亿,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将于2019年下半年完工。梅江则表示,小罐茶有上市计划,但是具体时间未定。饱受争议,也被寄予厚望,在众多“网红”经历了从“不可一世”到“销声匿迹”之后,小罐茶的未来又会是怎样?时间会验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