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酵有分几种发酵法,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新的发酵房不能马上拿来发酵用,需要进行养地,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新地面的异味,保证发酵茶的品质。洒水均匀以后就盖上发酵布开始发酵了。发酵茶和不发酵茶是一种枝叶关系,两者的发展是对茶叶生长的等级不同的应对加工。
茶叶如何发酵?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茶叶发酵有分几种发酵法,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我们来看看发酵的过程。1.选地选什么样的场地,对发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的发酵房不能马上拿来发酵用,需要进行养地,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新地面的异味,保证发酵茶的品质。养地的过程是这样的:把熟茶的碎茶、茶末等,铺在地面上,大约1cm高,然后浇透水。
接下来每隔2-3天洒一次水,保持表面湿润。直到水泥地面变黑,茶末没有茶味为止。地养好后,用水冲洗干净地面,等地面干透就可以试发酵了。直接在水泥地板上,或者是在用水泥瓷砖砌出的发酵池里发酵是目前大多数传统茶厂的发酵场地。现在也有些新兴企业出于更加卫生的考虑,采取离地发酵的方式,一般是在离地几公分处铺上一块有无数小孔的夹层不锈钢板,把茶堆在钢板上进行发酵。
2.堆茶通常把晒青毛茶堆成50-70厘米高,进行发酵准备。至于是50Cm还是70cm,就跟茶叶的等级有关系了。一般,越是粗老的茶,堆高也就越高。从外形看,堆子上面是平坦的,边缘呈梯形。3.洒水水质的好坏对发酵茶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勐海地区的茶厂都抽取地下水来发酵。一般是每100公斤毛茶需要加30~50kg水。
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到底是30kg还是40kg,还是50kg,就取决于经验了。所谓看茶做茶,一般嫩茶洒水要少一些,粗老的茶菁洒水较多。洒水均匀以后就盖上发酵布开始发酵了。4.翻堆茶洒水堆高后用发酵布盖住,让温度上升。堆温一般在50~65℃之间,大约两周的时候翻第一次堆。每次翻堆后,堆高逐步降低,从60cm逐渐往下降。
通过堆子上插的温度计来检测堆温,以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5℃。接下来差不多每周进行一次翻堆,如果温度高的话就要翻得更勤。每次翻堆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块,为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如果温度过高,翻堆不及时,就容易引起“烧堆”,致使茶堆碳化而报废。5.开沟几次翻堆后,堆高继续下降,通常不超过40cm。
一周后,即发酵周期的第35天左右,堆子温度降为35℃左右,就可开沟,让茶冷却并干燥。每隔3-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普洱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6.养茶堆置一周左右,这个过程叫做养茶。大约45天左右,得到了渥堆后的毛茶,一个渥堆发酵流程完成。
发酵茶会更加好喝吗?为何?
我是常驻头条的茶叶频道了,也愿意就茶叶上的问题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发酵茶和不发酵茶是一种枝叶关系,两者的发展是对茶叶生长的等级不同的应对加工。从历史上茶叶加工的发展,最早的其实是黑茶工艺性质的,收古代的技术,工具,运输等条件影响,最早是采摘茶叶用焯水去苦味再晒干(唐以前),到焯水烤干(唐时期,因为炒茶需要铁锅,铁锅是宋代才社会上流行),最后到炒茶,发酵茶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茶叶技术的改进,始终是围绕增加茶叶香味,舒适的口感,消除茶叶的苦涩味,这样为主线发展的。
(点明一些炒作的神茶鼓吹者,普洱茶历来是作为低档的边销茶处理的,而且没有人清饮,因为最苦涩)。茶叶中苦涩的成分主要有一些茶多酚为主的大分子成分,这些物质是有一个特点,性质不稳定,就是容易在茶叶中的酶或者自然空气中发生分解氧化,因此在结合长期加工过程中的认识和了解,发酵茶的工艺也慢慢的完善起来,总得来说一句话,发酵茶是弥补了后期茶叶苦涩味太重的一种补充。
古代的茶叶在种植面积,产量规模上是不能用现在的规模来考虑的,我经常和鼓吹神茶普洱的聊天,他们动不动用现在的数字来说茶叶的历史,其实是很无知的 ,我只说一样现在的中国有十几亿人 ,云南有四千万,而在清乾隆之前中国人口不到一亿,作为边疆蛮荒之地的云南有多少人口,又需要多少的农业特别是茶叶人口能支撑多大的茶叶生产规模,而更早的明代总人口才几千万呢?中国的茶史离不开明清时期的南直隶就是两江地区(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的茶叶技术改良,也是那时发明的绿茶炒茶技法影响了周边的湘闽浙鄂川等地区,才有了后期发酵茶的发展,同时由于明清外贸的发展,为茶叶发酵工艺的完善提供了实质上需求。
我在头条文章里面讲述茶史的时候,现在卡顿住的就是在红茶的起源上,从明初的朱元璋罢团饼开始,一直到绿茶推广都是有史料可以追溯的,甚至青茶的发现和推广也能和清代资料相吻合,缺欠的就是红茶的起源。也和不少人聊天过,他们善意的推荐了那个传说明末军队经过武夷地区,村民躲避发现红掉茶叶再加工成正山小种起源的故事,那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不能作为史料记载的。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