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茶的苦味,先分清是因为茶太浓导致的苦,还是制作工艺出现问题导致的苦。茶友们的口味均不同,有些茶友习惯喝浓茶,自然会苦一些,但这种苦是很正常的,不过是茶汤浓而已。但这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茶出现苦味,这种苦会久久停留在舌尖,无法化开,反复冲泡几次,那怕是茶冲淡了,这个苦味还是存在的。苦与涩是两种概念,放在一起用苦涩一词形容茶叶,不太恰当,苦用来形容滋味,而涩则是用来形容茶汤的口感,有些茶会苦,但是不一定会涩,口感涩的茶不一定会苦。
茶汤的口感做透了就是顺滑,做不透就是粗涩,入口后舌头和口腔有涩、麻之感,不同的茶涩感的来源也不同,但大同小异,都是因为制作工艺出现瑕疵导致的,走水不足,焙火不够,茶叶返青,这些都会使茶汤出现涩感。说了这么多,都在围绕着一个“透”字而展开,希望大家记住,香气、滋味、口感的纯净清透是一款茶的基本要求,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谈其他,否则即便很香,滋味很厚实,山场很硬,都称不上“好”。
六大茶类是怎么区分的?
感谢邀请,首先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中国六大茶类首先从工艺上有一定的不同,同时,六大茶类的发酵度和鲜叶采摘嫩度也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口感和味道。主要的界定方式还是从他们的发酵度进行辨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六大茶类的区别。六大茶类区分之疑惑。或许对于很多初初接触茶叶的朋友来说,对于茶叶的分类有着非常大的疑惑。
为什么被分为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是因为茶汤颜色红亮所以叫做红茶?还是因为叶片呈现绿色所以称为绿茶?还是因为用了青茶树种所做出来的茶业才能成为青茶?安吉白茶叫白茶为什么又是绿茶呢?带着这些疑惑,现在让我们简单的阐述一下,科学上是如何区别六大茶类的。六大茶类为什么要被区分为不同茶种。或许很多茶友知道,早在茶叶最早被发现的时代,茶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同时最早存在的茶类也就只有工艺相对简单的绿茶。
随着茶马互市的流通,贸易的增加,茶叶被带到了不同的地区种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茶树随着经纬度的气候,通过不同的花粉结籽,产生了许多新的树种。也随着制茶师傅心口相传的工艺,每位师傅做茶的每一手轻重不一,慢慢的产生了不同口感不同工艺的茶品。在每次意外的“错误”下产生了不一样的美好茶品,衍生出了更多的新工艺和新茶品。
而这一切最大的区分,便是按不同加工工艺,形成不同的氧化(发酵)程度。六大茶类的发酵度零发酵(发酵度0%)——绿茶微发酵茶(发酵度5%~15%)——白茶微发酵茶(发酵度10%~25%)——黄茶半发酵茶(发酵度8%~80%)——青茶全发酵茶(发酵度80%~100%)——红茶后发酵茶——黑茶小结虽然说六大茶类里像黄茶一样黄叶黄汤黄底而得名的茶品大有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