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那么香,是加了香精了吗?
只能说不一定,不排除加香精的可能性。百分之九十是不会加香精的。一般都是老外会喜欢加各种香精的茶做成袋泡茶。传统中国制茶是不怎么加香精的,因为茉莉花本身就已经够香了。茉莉花茶的制作:茉莉花茶是属于窨(yin)制花茶,茉莉花茶分两派一派是传统的福州茉莉花茶,一派是现在新型的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一般茉莉花的开采都是盛夏,一大早工人们就要出去采茉莉花的花骨朵,采回来后有专门的窨制师傅,在晚上茉莉花开放的时候,和绿茶混合在一起,一层茶一层花,让茶叶充分吸收茉莉花开放是吐纳的香气。
(以上图片截屏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面有段描写福州传统茉莉花的制作。)这是传统的茉莉花制作,香气好,很精细,价格也相对高一点。让茶叶吸收花香一次称为一窨一提,上等的茉莉花茶,需要七窨七提。也有比较粗糙的,价格低廉的茉莉花茶的制作,基本全机器,对花的要求也没那么严苛,绿茶的原料也粗糙,制作出来的茉莉花茶就很便宜。
茉莉花茶是怎么制作成的?有加香精吗?
茉莉花茶制作 7、8月三伏天,气候炎热,正是茉莉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此时采摘茉莉花,香气最足,配以上等茶坯,可窨制最棒的花茶。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成熟的茉莉花在酶、温度、水份、氧气等作用下,分解出芬香物质,随着生理变化,花的开放,而不断的吐出香气来。那么茉莉花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第一步:首先,得选花。
茉莉鲜花的选择非常讲究。必须是伏天的茉莉花,双瓣的含苞未放的花骨朵。下过雨的花不能采,得等晴上1、2天后方可采。且,只能下午2点后采摘,此时芳香油的含量最高。只有这时候采摘的花朵,才能做出上好的茉莉花茶。 第二步:采摘后的花,得进行适时摊晾和养护,让其保持旺盛的生机 第三步:等到凌晨12点以后,茉莉鲜花将开未开之时,立马进行择花,并且迅速进行窨制(一层绿茶一层鲜花,均匀拌和,茉莉吐香,茶吸花香)。
第四步:4-5小时以后,大概是凌晨5点左右,进行通花散热。 第五步:中午12点左右,进行起花,筛花,然后复火,等待下一次窨制。 第六步:多次窨制,反复上述过程。 第七步:炒花。先拆花(拆掉花蒂和叶),于凌晨12点以后和多次窨制过的茶胚拌和,窨制4小时左右,将拌和的茶和花一起进行炒制,控制温度和湿度,最后摊凉装箱。
由此可见,一杯茉莉花茶的形成,确属不易。先不管绿茶茶胚的形成需要多少次工艺,单纯窨花都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一杯纯正的茉莉花茶,其香必不是表香,一定是香入骨的,而且是闻着清香,喝起来更香,一丝一缕地清香顺滑,沿着舌尖,通过咽喉,直到心脾。但凡喝过的人,都会觉得唇齿余香。 茉莉花茶:多以烘青绿茶为坯,加入茉莉鲜花,经过复杂的窨制工艺而成。
铁观音加香味添加剂是真的吗?如何辨别?
事实上,不仅仅是铁观音,在其它茶类中,比如红茶,也曾经出现过加香味添加剂等人为添加剂,造成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那我们来看看茶叶的安全卫生问题……近年来,茶叶的安全问题备受茶人们的关注。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国茶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性审视。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绿色环保健康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茶作为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茶叶安全问题涉及到种植、采摘、制作加工及流通等环节。任何一环节,稍不注意,都有可能让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趁虚而入”。首先是茶叶种植过程,安全问题多来自于农残超标和有害重金属超标。关于农残超标,义芳君在《茶叶有农残,如何喝放心茶》已经探讨过。而有害重金属超标,主要是铅元素。现有国标规定,茶叶含铅量应小于2毫克/千克。
茶叶中的铅与茶叶生长的土壤、水源、空气环境以及肥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茶农为了提高产量,长期施用化肥,使土壤酸化,铅就很容易被茶树吸收。此外,由于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生活区附近的低山茶园有可能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与农残一样,铅在日常冲泡时,是几乎不溶于茶水中,只是如果含量超标,加上长期饮用,对人体的健康存在危害风险。
▲茶叶安全无小事,各环节需注意!其次是茶叶精加工过程,安全问题多来自于非茶异物和人为添加剂。所谓“非茶杂物”,包括粉尘、泥沙、树枝甚至是一些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肠道感染细菌超标等等。这些主要来源于茶叶生产加工场所的环境,茶叶从晒青、萎凋、揉捻、烘干等环节,与地板、机械设备及制茶师傅接触较多,如果卫生环境没有做好,极容易受到“人为污染”。
而人为添加剂,人们比较不陌生的是香精、糖精、色素等。许多无良的茶农为了提升茶叶冲泡时的香气,茶叶的油润度及色泽,往往在加工中偷偷加入这些添加剂。但是再狡猾的狐狸,在事实面前也会露出尾巴。含有添加剂的茶叶,其实很容易分辨,一是用手抓一把茶叶,手心有较明显的粘感;二是冲泡几次,香气迅速减弱,颜色变淡的极有可能含有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