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紫砂壶的包浆?
经常有玩壶的朋友问:手里的壶玩来玩去就是个油乎乎的,难道紫砂壶的「包浆」就是个油葫芦吗?若此,紫砂壶还有什么泡养把玩的价值,浆色沁染不是玉而胜似玉岂非谎言!要想看懂紫砂壶的包浆:就要在泡养把玩实践的过程中详查浆色沁染变化的规律,从而认知真实的包浆。本山绿泥 仿古壶 浆色沁染温润如凝脂黄玉之所以紫砂壶能够泡养把玩而浆色沁染如玉,皆因「吸附性」使然!紫砂矿料材质特性决定了其能够烧结:烧结是指紫砂矿料中富含的金属氧化物成分,经过入窑烧制达到烧结温域,金属氧化物成分会发生再结晶现象;结晶过程中会发生牵拉与粘连,就会形成开气孔与闭气孔并存的双气孔微观结构,胎体致密度疏松;请注意:这种特有的双气孔微观结构并非仅仅存在于泥料颗粒与颗粒,颗粒与砂之间,而是泥料颗粒与砂的内部与外部共存。
这也正是紫砂吸附性强大的物质结构性基础所在。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浆色沁染如玉了解了紫砂的吸附性,能够包浆而浆色沁染的又是什么呢?①内源性:是指紫砂矿料中天然富含的碳化有机物成分;这是紫砂底浆形成的重要成分。②外源性:是指在泡茶过程中,茶汤中所含有的果胶果糖脂质「茶油」成分以及茶色素。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浆色沁染如玉紫砂器的包浆过程是随着用养而渐进变化的,分为上水与上汤两个阶段:上水:新壶出窑难免会沾惹窑灰杂质,壶友都知道要开一下壶;而开壶最好的方法莫若泡洗「热水」澡,既可以通过反复的热胀冷缩过程,和缓而彻底地使胎体内外的窑灰杂质「吐」出来,更重要的是让泥料中的碳化有机物脂质成分浮表出来而形成初始的底浆。
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洗澡开壶底浆透发,手摸指印上汤:也就是洗澡开壶结束之后,直接拿来泡茶亦或是做公道壶打底泡养。在上汤泡养把玩的过程中,会有三个显见的阶段性变化:①油:也就是随着茶色素和茶油的沁润,整个壶身会显见的油润而色染,抚摸壶身会有黏手的感觉;油润的程度和效率与泡茶的频率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茶品自身的脂质成分茶油富含程度以及不同的茶色素含有情况密切相关。
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上汤后壶身就像抹了一层油②软:随着浆色逐渐自泥料颗粒表面向颗粒内部深层沁润,用壶的过程中胎体内开气孔的透气交互性增强,开始逐渐发生氧化,原本的油润感逐渐变得不够硬而显感软而明润起来。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上汤后壶身浆面逐渐开始氧化而显感软而明润③瓷:随着浆色沁染渐进深重同时氧化程度的加深,壶身大小颗粒表面的浆面固化下来,会给人一种硬而包了一层皮壳的感觉,包浆质地硬而如瓷,莹润而透。
黄龙山紫茄泥 玉如意 泡养包浆 莹润而透如瓷自此,新壶初养的包浆已成,但并非包浆的结束:包浆的厚重感会随着用养日久而层层积累,新瓷变老瓷,更显得古朴而沉韵内敛。黄龙山紫茄泥 西施壶 老浆厚重 玉质感强烈不同品类的紫砂,矿料结构上泥性与砂性偏重有异:浆色沁染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泥性偏重的会先浆后色,砂性偏重的会先色后浆;质感肌理的显见差异所致的浆色光感也不尽相同,泥性偏重的包浆凝脂感会更强烈,砂性偏重则包浆更显雅然润泽;但包浆过程的「油、软、瓷」变化规律共存。
紫砂壶养成怎样才算好?
作为宜兴本地人告诉你,养好一把紫砂壶,是我们喝茶的时候自然而然去泡养的效果,太过于研究一把壶养出来的效果,反而养不好紫砂壶。经常有很多壶友,为了把壶养出包浆的效果,尤其是晚上泡茶养壶,都喜欢在壶内留着茶水茶汤过夜,觉得这样做养壶出包浆快,效果好。其实是不对的。其实正确的养壶,要趁热,茶汤热,壶热的时候才有效果,壶内的茶汤随着热气的蒸腾钻进气孔,顺带着茶油透在壶身表面,经过壶巾的反复擦拭,形成包浆。
紫砂壶如何达到油润的感觉?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紫砂壶泡出油润的感觉???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把油字去掉,紫砂壶养出来是那种黯然的光,并不是油润的感觉,除非你整天用手蹭她,或者你想把她变的很油,我喜欢的紫砂壶养出来要像玉石一般的光,由内而外的那种,并不是表面上的油,因为那种油润可以洗掉,而且会影响紫砂壶本身自有的透气性,得不偿失的!真正的养壶最好能够经常泡茶,喝完茶一定要洗干净,切忌用手擦拭她,顶多用一块干净的茶巾把壶身上的水擦干净就行,还有壶身上的茶渍一定要洗干净,不然时间长了,再想处理掉就很难了!所以养好一把紫砂壶只要她有自然的黯然的光就可以了,俗称哑光!记住了!(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