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青柑表面会有一层“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小青柑在经过日晒或低温长时间烘焙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醇正自然,柑橘舒缓的芳香配合着陈年熟茶的木香。茶汤柔和顺滑,内含物质丰富,口感稠密细腻,喉感滋润,回味久久不散。小青柑建议冲泡方法方法一:整颗冲泡,将岁月知味的小青柑整颗置入盖碗或紫砂壶中,沿柑果外围注水一圈,然后定点细流注水,让小青柑充分被渗透。
注意盖碗的水不要太满,方便出汤。此方法不损坏小青柑的整体,品饮结束后还可以看到完整的一颗,只是滋味释放较慢,适合闲暇时间较多的品饮时间。方法二:碎皮冲泡,即把柑果壳掰开,与普洱茶混合,再按照冲泡柑普茶的方式进行冲泡。此方法在品饮结束后不利于观赏小青柑完全释放后的样子,趣味性不强,且耐泡度会较低,但适合希望尽快品饮的茶友们。
茶中新宠小青柑,为何毁誉参半?
新会人来回到一下。曾几何时,小青柑是火得一塌糊涂。因为打着新会陈皮的养生旗号,小青柑在2016年后到2018年这几年间,可谓“无店不青柑”的盛况,以至于但凡有茶友知道笔者是新会人之后,都会主动问问有没有“正宗”的小青柑渠道。小青柑和新会陈皮,本事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先说明一下其成分:小青柑其实是“未成熟”的柑胎,所谓“柑胎”,因为其还处于发育状态但没有成果的柑仔,如果以每年10月底的青皮柑为新会柑成熟的代表,那么青柑还算是“胎儿”时期,就被摘下制作成产品。
而新会陈皮,多为二红或者大红的新会柑,再者,新会陈皮还需要在制作之后陈化3年以上,才能称之为“陈皮”。但从这一点上看,新会陈皮与小青柑就已经明显差异。而从功效上来说,明朝的《神农本草经疏》中就有对陈皮青皮的药效记载:“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这可以说明小青柑的茶性茶理与普洱熟茶“性温和,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等”功能相违背,喝多了有伤胃的危险。小青柑口感刺激,适合人们“猎奇”喜欢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有讲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具备醇厚、容易识别的香气以及陈香的口感等等,其实这都是我们在寻求食物的“真滋味"。而经过小青柑的浓烈香味,原来即使是好茶的普洱熟茶,也会被覆盖掉醇香和果香味。
其实,从普洱生熟茶,到红茶绿茶,再到黑茶白茶等等,当我们去深入地学习上述茶类的演变历史和制茶工艺的改进时,都不难发现一个现实,即“去其繁杂,留下原味”。现在很多茶都以“明前芽”来制作的,其目的就是在茶业刚长出来之初,还没有吸收其他繁杂的元素,便将其摘下冲泡,以求其原汁原味。在明代的《茶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
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其中的一句“不夺其真味”,就说出出了当下品茶高手的“真谛”,即求真味,去杂味!当下普洱茶如何为“好茶”的标准,就是能在其中寻求自然的花香、果香等等自然滋味。这跟喜欢吃新会陈皮的人一样,寻求自然滋味,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因为,虽然小青柑可以刺激到部分年轻人味蕾的新鲜感,但对于真正藏在背后的市场需求,只能是以“剑走偏锋”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