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涧流经过,整个坑底水汽充裕,也很符合茶树喜湿的特性。举个最大众的例子,水仙是一种小乔木,在福建各个产区都有水仙。而其他茶区因为鲜叶内含物质不同,茶汤的浓与稠平衡度上基本有一方面欠缺。所谓的坑其实就是天然的凹陷处,一般为“两山加峙”之势,而且坑底有涧流经过。
岩韵,是一个很中国化的词。很多人以为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有一些商家把岩韵说得神乎其神,让新入岩茶圈的茶友深感高深莫测。其实,岩韵是一个十分恰当描述武夷岩茶品质的词汇。在国家感官审评标准里,对武夷岩茶的等级标准设定就直接引用岩韵这个词。把这个词说文解字拆开解释:岩,指的武夷岩茶的物质属性,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主要指武夷岩茶独特的生长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岩茶的特点。韵则是武夷岩茶的精神属性。是品饮岩茶时的个人感知。岩韵二字形象表达了物我相融的境界,岩茶特有的韵味,形成人茶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试着从物质角度和精神角度解释岩韵。物质角度,就是岩韵到底说明武夷岩茶什么特点?怎样的口感风味?因为武夷山独特地理位置和小气候特点,形成了武夷茶树鲜叶内含物,不同于生长在其他产区鲜叶的。
举个最大众的例子,水仙是一种小乔木,在福建各个产区都有水仙。在武夷山地理范围种植加工的叫武夷水仙,属于武夷岩茶,武夷水仙加工工艺没问题的条件下就会有岩韵。而在福建北部茶区,建阳建瓯等地也都种有水仙,即使采用同样加工工艺,这些茶区的水仙也只能叫做闽北水仙,没有岩韵。当你把两款水仙茶同冲,审评喝时,在武夷水仙茶的落水香与回味中找到的不同,就是岩韵。
具体来说,武夷岩茶具有的芳香物质明显多于其他茶区,因此,即使闽北水仙同样采用了武夷技法炭焙,因为茶园的不同,在焙火后芳香物质一部分体现在茶汤中,就是鼻后嗅觉才能感受到的香气明显弱于武夷岩茶。这个就是张天福老人诠释岩韵中的“花香”。闽北乌龙大多采用重萎凋重焙火工艺满足潮汕地区厚重的口感需求。但缺乏落水香。
除了香气,在茶汤中,同样武夷岩茶因为内含物质的丰富,在加工无误的情况下,茶汤的浓醇是达到一定比例的。也就是张老所说的“岩骨”,民间通俗地说茶汤煞口。因为岩茶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丰富,无论氧化程度高低焙火程度高低,醇度如果差些的一定有强烈浓度厚度,苦涩感强。醇度高的也能在茶汤中找到一定的收敛感和之后的回甘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