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种菜,种的最多的是苦瓜,还经常吃苦瓜炒肉片。空闲的时候,他就拿着笔画画。不久被派到越南作战。2年后回国时正逢九大召开,要写4米宽的字“庆祝九大”。当时,部队里没人会写大标语,许四海就拿了一把毛刷,用墨写了这4个字。领导看后说,写得真漂亮!随后就把许四海从警卫连连长岗位调到机关当宣传干事;后来又调他到35师文化科当文化干事。
许四海把他负责的文化建设搞得生机勃勃,让领导对他刮目相看。舍弃“金饭碗”, 筹备创建宜兴紫砂二厂从部队转业后,许四海来到了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捧着“金饭碗”的许四海任学生科科长,担任几个班的班主任。那时,他有幸得到著名国画大师唐云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的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也是唐云唯一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
拜师后,唐云跟许四海说:四海啊,中国的科长现在很多,真正的艺术大师极少。唐云特别强调“真正的艺术大师”。1984年,为了自己钟情的紫砂事业,许四海选择了离职创业。筹备创建宜兴紫砂二厂之初,那里除了一个空头平台,一块农田,其他是一无所有。负责制壶技术紫砂雕塑组的许四海赤手空拳,从刚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增加到之后的四五十人;一年后,产值达25万美金。
“夏意”获奖,他成为藏家的“抢手货”因为有在部队曾经种苦瓜的经历,苦瓜的形象在许四海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他日后创作紫砂壶,带来了源源不竭的灵感。他1985年创作了紫砂滴水“夏意”壶,水壶是个“苦瓜”,上面爬了一个知了在吸苦瓜汁,取名“夏意”,寓意是“夏天的意境”,参加首届全国陶瓷作品展。经过无记名投票,以98分的高分获得金奖,并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自此,许四海的每件作品,都成为海内外紫砂壶具收藏家争购的对象。之后,许四海在紫砂艺术上一发不可收拾:1987年,他注册了“四海窑”商标,并参与设计;1989年,他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1992年,他个人创办了全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300多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2004年,四海壶具博物馆获“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称号。
在画画和做人方面,老师是我的楷模拜唐云为师后,许四海经常去看唐云画画。许四海说:“画的功底是靠练的,但做人的基础是靠脑子的。有个性的老师唐云不仅在画画上指点我,在做人方面也是我的楷模。”许四海和唐云的关系相当纯粹,许四海从来没有问老师唐云讨过一幅画,他说“我不要”,但唐云老师总是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他吃。
有一年在香港,唐云拿着一块A4纸大小厚厚的肥肉说,四海,有好吃的东西来啦,今天这块肥肉,三分之一归你,三分之二归我。因为唐云很胖,肚皮可以把裤带盖住。许四海说,老师啊,你不能再吃啦。唐云说我不能吃这个,那么我吃什么呢?最后是许四海想办法从香港、南非弄来大海参,将它红烧后,给唐云过一把肥肉瘾。许四海说,画品决定你的生活、经济基础。
第一要先把人做好,第二要把事做好,两者必须结合。这三者都达到标准了,就决定了你的前途如何。大气的唐云,成就了大气的许四海。在唐云的指点下,许四海触类旁通,视野大开,在从艺道路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1980年,由唐云书画、许四海烧制的师徒合作“云海合欢壶”,成为了壶界的经典。四海受清代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作品影响,与唐云、谢稚柳、程十发、胡问遂等书画家合作,将壶艺与书、画、篆刻等艺术糅合,制作了许多书画壶,其中“海春壶”“寿翁壶”“啸天壶”“云海壶”堪称一绝;与台湾李奇茂教授合作的“秦权壶”,上有韩天衡题“珠联璧合”,此壶被顾景舟编选入《宜兴紫砂珍赏》。
在跟大师们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给许四海最大的启发就是奋斗精神。他们在追求文化艺术方面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已经完全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都融合在一起了,达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最高境界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啊!许四海对记者说,做人,他有四条标准:第一、政治上要成熟;第二、经济上要平衡;第三、文化上要优秀;第四、生活上要低调。
作为海派紫砂艺术第三批非遗传人,许四海收藏了一千多件藏品,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壶到春秋战国的灰陶壶,从两汉、西晋和隋唐的青瓷、彩釉瓷壶,到宋元的青白瓷壶及明清的各种名家紫砂壶。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之前,许四海就提出“丝绸之路”茶文化普及计划。许四海说,他从来没想过要做当代的顾景舟和陈曼生,他只是想利用三个展览馆的丰富馆藏,把茶叶从食物、药物到饮品,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展示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