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其实来源于武夷岩茶生长的特殊地质环境“山场”。在武夷岩茶的山场环境中,以土壤条件最为重要。陆羽的《茶经》中有“(茶)上者生烂石”的说法,即,上等的茶是生长在烂石土壤中的。而武夷岩茶正是生于烂石中。这也造就了武夷岩茶的独特命名体系,与“山场”说法与概念的由来。通过对比正岩山场(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区核心产区的简称)土质与外山土壤的比对发现:作为茶树正常生长的必须营养物质(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两者差异并不大;而PH值,钾、锌、镁等营养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两者差异十分显著。
显然,这正式导致正岩茶与外山茶品质差异的直接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说的没错。根据对种植在正岩山场与外山山场想同的茶树品种的比较分析,两种茶叶的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总糖、儿茶素总量的差异不大,但水浸出物的差异显著(茶汤的风味与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茶汤浓度、茶味的轻重)这几个指标的差异极显著。这是造成正岩茶与外山茶在香气、滋味、口感、韵味、耐泡度等多方面的表现不同,这不但造就了正岩茶与外山茶的根本差别,也成就了即使同为正岩茶,因为其所处的山场不同,其风味也大大不同。
以肉桂为例,同为核心产区的正岩肉桂,武夷鸡公岩肉桂与莲花峰肉桂,因为所处山场的不同,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味与特色:- 鸡公岩肉桂,相当”霸道“,开杯入鼻桂皮香气卓越,辛锐持久;- 莲花峰肉桂,则相对柔和,桂皮香气之外,更显著的是花果香和清爽的草木香。武夷岩茶的”山场“和“岩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场“不同,”岩韵“不同。
很多朋友,会拿大红袍当红茶喝。估计是因为它名字里带有“红”字,让不少人产生了误会。其实,大红袍是地地道道的闽北乌龙代表品种。若在六大茶类中,大红袍应该归为乌龙茶(青茶)。六大茶类中所说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树鲜叶经萎调、揉捻、发酵、烘干而制成。大红袍,真的真的不是红茶!六大茶类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以制成的茶叶的干茶的色泽和汤色来区分。
直观来看,红茶应具备红汤红叶的特点。名字里是否有个“红”字,则不是判断标准,就像安吉白茶也不属于白茶。红茶的代表品种,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等。像日常经常喝到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等,都属于红茶。大红袍,享有“武夷岩茶茶王”的盛誉,是武夷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既是一个茶叶产品名,又是茶树品种名。
但茶树品种不等于茶叶产品。再强调一下,茶叶分类是按制作其制作方式。茶树的鲜叶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不同的茶类。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大红袍主要分为纯种大红袍和拼配大红袍。纯种大红袍是来自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同时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由于产量稀少有限而价格昂贵。市面上的大红袍多数都是拼配大红袍,它是根据市场对大红袍的需求,将武夷山的不同岩茶品种按照一定比例匀堆组合而成,香气和口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良,原料来源相对丰富,从而价格较低。
现在市面上对大红袍还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拼配的大红袍品质不太好。其实茶叶拼配为了保证质量稳定的必要技术,与酒的勾兑技术一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由于茶青的来源不一、采摘的时间不一、做青技术不一,每一个制作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哪怕是同一个茶厂,不同批生产的成品茶质量都可能不一样。而市场上对成品茶的质量要求却是有标准的,特级、一级、二级……进行拼配是为了保证成品茶符合市场标准,坦白讲,这种拼配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制茶企业遍布武夷。你觉得哪十家茶企能进入中国前十名?
茶中状元,说的就是武夷山大红袍,此乃岩茶之王,成品,茶香浓郁,滋味醇厚,这仅仅是武夷山岩茶的一种,武夷山岩茶,品种繁多,在国内有名的品种不下百种,除了大红袍之外还有,铁罗汉,半天腰,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奇种,武夷水仙,武夷丹桂,等等,武夷岩茶具有,活,甘,清,象,的特点,武夷山下茶场众多,特别出名的有以下几家,武夷星茶业,骏德茶业,正山堂茶业,岩上茶业,凯捷茶业,古茶道茶业,南方茶业,武夷生态茶业,以上企业都是工商注册单位,茶企诚信守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