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的重量,着重体现的,就是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茶汤的内容物的多少。什么是“饱满度”?茶汤的“饱满度”,又可以指茶汤的“厚薄”,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与否的反映。吸的作用,是使用力的作用,在茶汤与舌、与齿撞击的过程中,使香气分子加速挥发,大量释放于口腔中,从而令鼻大量地捕捉到茶汤的香气,充分地分析茶汤的香气,得出更加准确的香型分析与判断结果。
怎样判定茶的好和坏?茶汤浓淡可以区别么?
怎样判定茶的好和坏?茶汤浓淡可以区别吗?判定茶的好坏可以从形、色、香、味、韵这几点来看。 形:主要是说干茶的外形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色: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香: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
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
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韵:一般讲的是普洱茶的鉴定,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 韵,声音均匀、和谐动听之意,通常是和气联系在一起的,称作"气韵"。茶汤除了色泽、香气、滋味外,还有气韵,称作"茶汤四相"。
对"茶汤四相"的感受就称做茶韵。但是因为茶品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不同。不同的茶有自己的"韵味",如:铁观音的"音韵",岩茶的"岩韵"。还有普洱茶的"陈韵",西湖龙井的"雅韵",黄山毛峰的"冷韵",台湾冻顶的"喉韵",岭头单枞的"蜜韵",午子绿茶的"幽韵",潮安凤凰水仙的"山韵"。 通常我们在感受茶汤的时候,会用“饱满”和“浓淡”来形容,那么,这两者是一回事吗?又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是“浓淡度”? 浓淡是指某种味的强度。
茶汤的浓淡一般与投茶量、冲泡时间和水温等有关系。投茶量越大、水温越高、茶叶的浸泡时间越长等因素,都可以让茶汤变浓,但它只是增加其浓度,而不会增添其他味道。 什么是“饱满度”? 茶汤的“饱满度”,又可以指茶汤的“厚薄”,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与否的反映。主要表现是茶汤进入嘴里,感受到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并且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
好的普洱茶是什么样子?茶汤颜色越黄越好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探险兔。对于普洱茶而言,品质的好坏不是以茶汤的颜色味判断标准的。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而生茶与熟茶品质的判断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一一跟您聊一聊。首先说说生茶。生茶的好坏判断标准分下面几个方面:干茶的色泽、茶条完整度、茶叶香气、茶汤口感、香气、叶底状态。生茶干茶的色泽多为青绿色,茶条完整,看上去足够干,但是又不失活力。
如果茶条发黑,有霉状物,而且茶条断碎,那么这种生茶就不是什么好茶。好生茶一般不舍得压成饼,散茶一般好辨认。压成饼的茶有可能是“撒面茶”或者拼配茶。生茶的香气有显香的也有暗香的,但是不论什么香型都是清新鲜爽的。这是干茶的特征。而冲泡后,好的生茶从一开始闻起来就有一种入肺的清香,留香持久,清爽凛冽。喝上一口,感觉口舌生津,口感软润丝滑,有种森林的味道。
茶汤的颜色清澈鲜亮,略有显毫。如果在冲然后茶汤混浊,口感不适,有酸、霉、腥、呛等不好的味道,那就不是好茶。冲泡后茶的叶底应该是完全舒展开的,完整不碎,有弹性。这样的茶可以称之为好茶。上面是生茶的辨别。下面来说说啥样才算是好熟茶。普洱熟茶除了看干茶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口感。好的熟茶冲泡后能闻到有种甜甜得味道,入口更是甘甜浓醇、持久留香。
好的熟茶口感绵软,口喉润滑,回甘悠长。而茶汤的颜色成深红褐色,明亮晶莹,纯净透亮。有如红褐色水晶。冲泡完后叶底也是丰润饱满,完整不碎,颜色则是深栗子色的,很好看。所以判断普洱茶的好坏从茶汤颜色来看不是越黄越好,而是从多个方面开考量的。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见,又不到之处请您指正。这些也是我喝茶的经验,希望能与您多交流互动。
如何细品茶汤?需要分几步?品茶汤有哪些流程?
谢谢头条邀请,欢迎关注小陈茶事。关于如何细品茶汤,村姑陈在小陈茶事去年的原创文章中,曾经写过一篇非常细的文章,包括啜、吸、掂、搅、咂五个阶段,分别从各个角度解答品茶汤的过程,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具体查阅一下。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中学的时候,很费了一番心思学英语。
那时候我们的发音,还是福州地瓜味的。北方人可能不懂福州的地瓜味,就是舌头没烫平,说“2”会说成“饿”的那种腔调。这样的舌头卷曲度,学英语可是不行的。无论是学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音,都能要了外国人的命。为了我们可以学好英语的发音,老师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他发明了一个神器——鹅卵石。我们放学之后,就去河边拾石头,扁圆形的石头,表面光滑的,大小适合含在嘴里的,用于练习发音。
天天含着石头练发音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曹雪芹写贾宝玉衔玉而生,真的不是想象,果然有石头是可以含在嘴里而丝毫不影响外观的。就那样用石头含练法,练了整整大半年,我们班的学生,终于可以发出相对标准的英式发音了。《2》时不时就有朋友来问村姑陈,哎,你文章是吹牛的吧?凭什么同样的茶,你能喝出那么多变化,那么多种香型,我只能喝出一种?言下之意,真的有那么好喝吗?真的啊,喝不出层次和变化来,那是你技术不行。
咦,喝茶还有技术?当然有。种茶,做茶,买茶,泡茶,喝茶,每个步骤都需要技术。特别是喝茶,极其需要一条灵敏的舌头。舌头灵活了,才可以喝出茶叶当中的诸般变化,各种滋味。这跟武功招术一样,需要多修练,多学习,才会日益精进。独孤九剑,敌强愈强。欲练神宫,请看下文。喝茶舌功第一式:啜啜这个动作,是喝茶的第一式。
起手式。滚水泡出来的茶汤,因为很烫,所以喝的时候,要极小心,为免烫伤口腔和舌面,我们需要用到啜这个动作。啜,就是把茶汤从茶杯里转移到嘴里。啜,有别于喝。喝,是让嘴皮合拢,形成一个通道,让茶汤从通道中滑向口腔。在喝的过程中,茶汤会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如果是滚水泡的茶汤,温度极高,会直接烫伤口腔粘膜。所以,我们用啜。
啜的时候,嘴皮仍然形成一个通道,但这个通道是圆形的,并且,做啜这个动作,需要用力形成气流,让茶汤伴着气流进入口腔。这股气流有两个作用,一是用风力让茶汤降低温度,一是在口腔内壁形成一个气体内圈,茶汤从气流中间通过,不让茶汤直接与口腔内膜接触,阻止烫伤。啜的上述两个功能,就让人可以饮用稍微温度高一些的茶汤,体会到茶汤更加真实的香气。
那些低沸点的香气,便需要在马上冲出来之后不久才能尝到,待汤凉一些,它们便早己挥发,品尝不到了。喝茶舌功第二式:吸这个动作是喝功夫茶的基本动作。吸的原理,就是把舌竖在门牙后,把喝进嘴里的茶汤,用力吸动,振动,让茶汤在口腔中与舌撞击,与齿撞击,形成浪花。吸的作用,是使用力的作用,在茶汤与舌、与齿撞击的过程中,使香气分子加速挥发,大量释放于口腔中,从而令鼻大量地捕捉到茶汤的香气,充分地分析茶汤的香气,得出更加准确的香型分析与判断结果。
吸的时候,声音会很大,一般初学者,不好意思吸出声音来,倒是老茶客,会熟门熟路地发出啜声,如汩汩山泉涌动,大珠小珠落玉盘。其实不要怕吸出声音,唯有大声吸,才显得你专业,懂行。喝茶舌功第三式:掂掂,又叫称重,就是用舌面,掂量掂量茶汤,称出茶汤的重量。这个可能看官们不太理解,茶汤还有重量?当然是有的。茶汤的重量,着重体现的,就是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茶汤的内容物的多少。
茶汤里的内容物多,那它的重量就重。反之,就没什么重量。而称量这个内容物的多少,就要靠舌面的功力了。喝茶汤进嘴的时候,先不要咽下,口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通道,它还具有鉴定茶汤的功能。把茶汤含在嘴里,用舌平面,从舌尖到舌根,托住茶汤,从下往上,轻轻的上抬,做一个“掂”的动作。原理跟把一件物品放到秤上面去称重一样。
你掂一掂,便能感受到这茶汤是有重量的,还是没有重量的。有重量的,说明内容丰富,溶于水的成分极多,是一款好茶。而没有什么重量,那基本汤水寡淡,是一款普通的茶。喝茶舌功第四式:搅搅这个动作,也是用舌头完成的。把茶喝进嘴里后,想知道这款茶汤汤水是否顺滑,那就需要用舌头,以顺时针的方式,在茶汤里“搅一搅”。搅的意思,就是搅和,搅拌,目的是让茶汤与整个舌头充分地接触,充分地感受茶汤的包裹感,顺滑度。
在搅的过程中,舌头会对茶汤的汤感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会感觉到淡、浓、稠、滑、诸般滋味。搅的作用,就是用舌的整体,各个面,去感觉茶汤的顺滑度。好的茶汤,因为含有丰富的果胶,会给舌带来一种包裹感,就是你会觉得舌头被一丝缎般薄薄的物质包住了,很舒服。而果胶含量不高的茶汤,便不能令舌头有这种感觉。搅一搅,清汤挂面,十分的通透。
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平原,就没有令人探索的欲望了。喝茶舌功第五式:咂在茶汤咽下之后,需要做一个“咂”嘴的动作。就像你吃了一碗超级好吃的牛肉面,不停咂巴嘴一样。茶汤喝下后,还会在嘴里留下一些余味,而这些余味里还有啥感受,便要靠咂嘴来感觉了。咂嘴,上下嘴唇不停交合,舌面也上下顶动,茶汤残留在舌面上,口腔内壁上的滋味,便会给你砸巴出来。
这是感受一款茶茶汤中是否有香气,这些香气是否留香长久的一个硬方式。就像白酒的挂杯香,葡萄酒的挂壁香,是同一个道理。能在口腔中留下极强的香气,咽下很久之后,咂嘴还能咂到香味,这才是真正的好茶。咂,也是判断一款茶的一个补充手段。有时候,我们靠啜,没有啜出来它具体的品种香,便要靠喝完之后的咂嘴,把尾香给咂出来,再通过咂出来的香气,具体判断它的品种。
比如一款大红袍,啜的时候,没有啜出来是哪些品种拼配成的,那最后的咂嘴,也许就能通过咂出尾巴上的香气,来辅助判断出它的品种香。留香的长久与否,香气的纯净与否,都需要砸出来。写完这篇文章,发现周末的夜晚再一次来临。喝一碗福州特色的地瓜粥,配一碟糟菜,胃和身都热乎乎的。人间最简单的幸福莫过于此。有人要说,哎,喝个茶嘛,就是图个乐,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好像要考级一样。
还练什么舌功,这简直是多此一举嘛。是的,简单有简单的快乐,复杂有复杂的好处。小杯慢酌是一种,大碗牛饮是一种。怎么喝茶才舒服,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便好。林妹妹说,我为的是我的心。村姑陈把这些喝茶的方法写得这么详尽,为的是看官们的心。列位看官们学会了喝茶,我才开心。武林至尊,好茶一杯。舌功一出,谁与争锋。
为什么绿茶泡出来的茶汤那么脏,铁观音泡出的茶汤那么清澈?
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显“脏”,铁观音泡出来的茶汤清澈,确实有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其实绿茶和铁观音的泡茶茶汤这种现象,跟茶叶的本质属性有关。(一)大部分绿茶都是芽叶类茶。人们利用的部分是茶芽头部位。我们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茶芽是满身“毫毛”的茶叶的极鲜嫩部分,茶毫的多少同时也决定了茶叶的鲜嫩程度和采摘时间。
初春时节的头茶,正因为茶鲜嫩而毫多,毛绒绒的很吸引人,深受广大茶友的追捧,价格也较高。这是因为这种茶叶(芽茶)的味道相对同一个品种而言,比其他时段采摘的绿茶更加好,香味更美妙。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知道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再深入地说绿茶茶汤“脏”的问题。绿茶大部分都用玻璃杯泡,茶汤显脏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情况下的茶汤“脏”,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泡茶的水温过高。鲜嫩的绿茶不耐高温,一般情况下,超过摄氏温度八十度就容易让茶毫脱落,悬浮在茶水中,形成浑浊现象,不知情的人一看会误认为很“脏”。②第一泡茶清激:,第二泡茶浑浊。第一泡绿茶按照要求泡茶没有浑浊,第二泡加开水的时候,由于开水的激荡冲动,让茶毫断离叶体,在茶水中悬浮,均匀的分布成乳浊状,形成浑浊的“脏”样。
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好茶的标志,更是茶出味的时候,是美好享受的时候来了。③茶叶制作方法问题。有些制茶人对茶菁的了解不足,也就是说制茶不“理手”,容易让上等的鲜叶(茶菁)制作出次等的茶叶,变成了一泡就糊的显“脏”茶,这种茶只要没有异味,口感也很好,显点“脏”,浑浊样也没有关系,毕竟浪费资源也不好。④收藏不好的绿茶茶汤也有可能浑浊。
绿茶讲究的就是鲜爽香美,如果收藏的环境不好,容易让茶毫脱落,并且粘附在茶叶表面形成不利因素,导致茶一泡就浑浊,口感又不好,这种茶最好弃之不用。(二)铁观音茶叶是开叶类茶,是指茶芽初显未长而嫩叶已开。人们利用的是茶开叶部位。按照茶叶的六大类分类,绿茶不能同铁观音茶叶相比较。更不能因为现在的铁观音茶叶很多是绿色的样子,就确认为就是绿茶,实际上,铁观音茶叶按茶叶的分类不是绿茶而是青茶,也就是说是已经有部分(30%~70%)发酵的青茶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