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由现存的瓷器来看,官窑开始批量生产茶叶末釉瓷器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明代嘉、万年间(可能包括隆庆)的茶叶末釉瓷器大多是小件,现已知有笔洗、钵、罐、葫芦瓶、渣斗、高脚托盘等;嘉靖、万历时期的茶叶末釉属于高温釉,是在强原焰气氛中烧成的,所以其底部呈明显的带有明代晚期特征的亮青釉。
你觉得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一个伟大的王朝,哪怕隐没在历史深处,但泛黄的史料,依然好似惊鸿一瞥,浮光掠影之间,它足以将我们深深的俘虏:明朝。它有着耿耿不屈的热血,面对铁骑肆虐不退缩,它有着震惊朝鲜的大捷,草原追亡逐北的酣畅淋漓,中国有必伸之理的热血强音,哪怕在君王死社稷的悲情一刻,依旧怆然激荡。它有江南熙熙攘攘的城市,商旅纷至沓来的月港,更有中亚人惊叹为“金路”的辉煌。
它更有海阔天空的包容,可以欢迎利玛窦的讲学,可以饶有兴趣的聆听自鸣钟,可以捧着仿制的天文望远镜,看清月球的山峦凹凸。它更有着风情隽丽的世态万千,有热销的《水浒》《西游》,有火爆的传奇戏曲,有临川四梦的温婉咏叹,更有《杨家将》们的浴血坚持,有《三言二拍》的惊奇,更有太多人的执着于奔走,百家争鸣的潇洒气度。
这是一个华夏文明曾经拥有,也许有着千般不足,却同样有着万般美好的时代。以致敬的名义,通过点滴的细节,写下这时代的星星点点,不是单纯的缅怀,只为一种精神的传承。1, 朕要发福利自从开国登基后,朱元璋干的大事极多,样样血雨腥风。但他一辈子决心最大的,公认一件事:发福利。建立人类古代史上最强大的社会福利体制。
这件事他多强?以敖英《东谷赘言》说,有三大政策:收留孤寡老人的养济院,提供公费医疗的惠民药局,提供免费墓地的漏泽园。历代没办到他这地步。养济院遍布全国府县,惠民药局不但发药还有免费治疗,漏泽园更是县级地区必须有。哪个地方官没办到,就连街上有孤寡老人流落,当地县令就要立刻被绑了暴打!还有一件前无古人的福利,他竟也办了:洪武七年在南京建二百六十间瓦房,专供穷人居住。
是为世界上最早的福利房制度。一看效果不错,立刻下诏推广全国。地方官纷纷叫苦,说给钱给饭都行,房子真心来不及盖。朱元璋回复说:你们要理解我的心情,我可不想有一个老百姓没饭吃!2, 不杀好功臣朱元璋一大被诟病的罪状,就是大杀功臣,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俩场血雨腥风,几乎把明初功臣一扫光。但如果仔细看看,却也有很多位高权重,甚至在历史票友眼里,到了“功高震主”地步的功臣,却太太平平欢度晚年。
最缩影朱元璋态度的,却是郭英。郭英这位猛将,战争年代亲手俘虏消灭的敌军,总数就有十八万,一度被看做和蓝玉齐名的悍将。 “蓝玉案”期间更是扶摇直上,一度掌管禁军,是和朱元璋相始终的心腹。照南京老百姓话说:郭英的风光,真和唐朝郭子仪有一拼。他为啥这么风光?以朱元璋的话说:郭英位高权重,做人却十分勤俭,穿着出名寒酸,还从不买田置地,一次朱元璋问他为啥委屈自己,郭英诚恳回答:我一个农民当了侯爵,就已经祖宗开眼了,再讲究享受,肯定带坏子孙。
如此朴实,也令朱元璋感动,后来蓝玉案发,好些被牵涉功臣都喊冤,气的朱元璋扔下奏折就骂:他们要都和郭四(郭英)那么老实,朕能杀他们?3, 最牛地方官大明开国一大奇迹,就是在经济破坏严重的惨状下,一边战争一边建设,短短十年迅速振兴经济,实现“洪武之治”,堪称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神作。为啥有这神作?一大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官员里,能力卓越的地方官云集,最别致一位,当属费震。
这位洪武年间地方官里的明星人物,哪里最穷最乱就去哪,多难治的地方,都治得欣欣向荣,一大成功诀窍,就是抓细节。就任陕西参政时,刚到就碰上土匪,官仓粮食都抢光。可他既不查也不抓,反而写了一个告示:谁借官仓的粮食,两年内还清就行。没想到刚招贴出去,土匪就组团来了:自首!事后费震才解释,这帮人只抢粮食不抢钱,显然是饿极了的百姓。
有口饭吃当然就不闹了。更厉害的是,他还有独特创造,每次到了老少边穷,一个法宝就是“义务劳动”。只要是闹灾,大小官员都有干活任务,要帮鳏寡孤独干活。而且老百姓若没饭,就从官仓禄米里先扣,赈灾粮来了再给官员还。下面官员扣一部分,自己的禄米几乎带头扣光,老婆孩子都啃野菜,他每天也是面黄肌瘦工作。于是哪怕吃糠咽菜的灾区,只要他去了,绝对没民乱。
以他给朱元璋的奏折意思说:官民说难管都好管,他们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公平。4, 好脾气皇帝明朝中期一个出名好脾气的皇帝,当属明宪宗朱见深。日常遇到急事,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叹气,比如大藤峡叛乱,满俊之乱,湖北流民叛乱,官员们动作稍慢一点,他一不催二不骂,就是一个劲叹气。他一叹气,官员就心领神会,玩命苦干吧。
竟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他还特大方,特别是遇到水旱灾害,一般赈灾都是通过户部,但他却嫌户部慢,直接从自己的内府库里出钱粮,抢先就把灾赈了。他在位二十三年,减免税粮一千九百万石,自掏腰包赈济钱粮四十万石。这二十三年明朝自然灾害的烈度,公认比崇祯年间还惨,却没出大乱子,首先归功他这大气。但因为他常年不上朝,因此也常遭官员骂,这事他脾气更好,被骂的多狠,一般不发火,连话都懒得回,出名的闷葫芦。
急的御史陈音上奏,说皇上我们骂您您不说话哪里行,求求您说句话吧。但有时候他也发火,比如御史林俊骂他崇佛,就惹他怒了:可以骂我绝不可骂我佛!竟一怒把林俊下牢狱,太监怀恩劝了句,他更拿起砚台砸怀恩,差点把怀恩脸砸开花。无意中也创了个记录:他是除了朱元璋和崇祯外,又一位亲手打过人的明朝皇帝,且是唯一一个用砚台的。
(朱元璋用鞭子,崇祯用椅子)。5, 奸臣办好事明朝十五世纪后半段,最惹骂的奸臣是谁?答案是个今天不太熟的名字:刘吉。这位明朝成化年间的内阁大学士,官居阁老却尸位素餐,除了逢迎拍马就是糊弄工作,还为了丰富明宪宗业余生活写黄色小说,因此一直招恨,弹劾他的奏折年年多,更落了一个诨名:刘棉花。意思不怕弹。但等到明宪宗过世,明孝宗朱佑樘过世,昔日好些混日子的高官都混不下去,偏偏刘吉却官升一步,竟成了内阁首辅。
因为明孝宗知道,刘吉够奸,却是个有能力的人物。于是先含沙射影,以羞辱式罢免老首辅万安的手段,彻底折服了刘吉,竟然就从此服服帖帖:明宪宗年间的奸臣,竟变成明孝宗年间的能臣,每天紧锣密鼓的工作,包括税制改革和收复哈密之类大事,都有他的筹划。仕途最后五年,闪光成绩极多。当然最闪光的一条,当属反贪。身为老牌奸人,刘吉驾轻就熟,提出好些督查政策,制造大批贪官落马。
正是应了一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如果崇祯也有明孝宗这手段,明朝未必亡。6,白银换忠诚朱祐樘得到后世称颂的,除了他的勤政与人品外,就是他对文臣的优礼。比如他极其信任的左都御史戴珊,弘治十八年(1405年),朱祐樘接见戴珊时,特意赠给他一锭白银。并解释说:这一点钱,多少能够表彰戴珊的廉洁。皇帝给臣子送钱,明朝并非首例,但仅为表彰道德,确为首例。
戴珊晚年,多次请求退休,朱祐樘对戴珊说:我把天下大事交给你,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而今太平盛世尚未实现,怎么能说走就走呢?闻言的戴珊流泪说:我只有死在任上了。7, 怎样打胜仗为了打胜仗,明朝中期后的武将们,各个挖空心思的拼。比如嘉靖第一勇将马芳,他的办法就是设立督战队,全是由百步穿杨的神射骑兵组成,作战的时候游荡在战阵后,有发现主动跑的,二话不说就是一箭。
后来指挥抗倭援朝战争的辽东名将李如松之父李成梁,他的办法也是设督战队,不同的是他亲自带队拿刀砍,有溃退的被他看见,上来当头就是一刀。然而按照明朝中后期文学家徐文长的记录,最有办法的还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他的方法就是敲鼓。他的戚家军里,按照不同的要求,编订了不同的鼓点旋律,如果部队出现溃退,就命令敲进军鼓,鼓声之中,士兵必然能够重新振奋。
后来徐文长游历北方,在山西见到在此地任御史的好友梅如桢,说起戚继光的办法,梅御史好奇的问:“这办法有没有可能在我这里推广。”徐文长答,你学不来,那是人家平时苦练出来的。8,铁血大明军万历年间的明王朝,在许多后人看来,是混乱争斗乌烟瘴气,但在朝鲜人眼里,却只当得四个字:铁骨铮铮!朝鲜官员柳成龙在其描述同时代抗倭援朝战争的文章里就曾说:中国士兵打仗勇敢,关键时刻敢于和敌人以死相搏,即使兵力不如敌人,也依然奋战到最后,真是天兵下凡啊。
《日本战史》在记录朝鲜战争中,五千明军遭数万日军包围的碧蹄馆之战时,也曾记录过这样一个细节。在从围困,到肉搏战,再到最终明军成功突围的整个过程里,明军的战旗始终没有倒下,即使在日本的攻击中,持旗的中国士兵不断有人牺牲,依然马上就有人接过战旗,继续持旗奋战。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朝鲜战争战火重燃早期,数万日军攻打三千明军死守的南原城,在日军强烈攻势下,当地的朝鲜本国兵马早就逃散,然而接到死守命令的明军,不但血战到最后,城破之时,竟然还能成功突围出去。
茶的来源和来历是什么?什么茶最好?
一般而言,如果想要探寻一个事物的来源,最好从记录该事物物名的古文字入手。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侧重于以形表意。因此,我们就有可能从记录物名的古文字字体去探寻该事物的由来。在唐代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献里并没有“茶”这个字。但是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晒青制茶法,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国以前中国就有了现代意义的茶。
只不过唐代以前的文献里都把茶写作了“荼”。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记录荼的是《诗经·邶风·谷风》,诗曰:“谁谓荼苦?”汉代毛亨解释说:“荼,苦菜也。”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物》解释“荼”说:荼,苦菜也。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把荼解释为苦菜。所以荼的本义为苦菜。中国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些苦菜吃了可以提神,也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这种苦菜拿来食用的习惯。
这种用来提神健体的苦菜就是现代意义茶的祖先。两汉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将鲜叶直接放进汤里做羹或者做粥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吃茶而无喝茶之说。但是,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因为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发现失去大部分水分的菜干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两汉至三国期间,茶就以晒青的方式出现了。
隋唐开始,人们创造了蒸青制茶法。明代人们创造了炒青制茶法。炒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常见的制茶法。晒青被白茶继承下来了,蒸青被恩施玉露等茶继承下来了。这就是茶的来历。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可以产茶的地方太多了,不同的地方做茶的手法不一样。中国光茶的大类就有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每一类的产区都很大,每一个小产区因为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做出茶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再加上每个人的喝茶经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口感偏好也不一样,对茶品质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评判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有了结果,也不会客观。
茶叶末釉烧造于什么年代?有什么收藏价值?
【文藏来答】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茶叶末瓷器,康熙朝的色彩相对深沉,对比感强,雍正朝的雅致,淡雅,色泽对比度柔和,乾隆朝的茶叶末瓷器,底足款识多为六字篆款,这个是乾隆朝茶叶末瓷器的特点,晚清民国仿制茶叶末均为斋堂款或者6字楷书款,四字楷书款等等。现代的茶叶末釉瓷器与老茶叶末釉瓷器的区别。由现存的瓷器来看,官窑开始批量生产茶叶末釉瓷器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明代嘉、万年间(可能包括隆庆)的茶叶末釉瓷器大多是小件,现已知有笔洗、钵、罐、葫芦瓶、渣斗、高脚托盘等;嘉靖、万历时期的茶叶末釉属于高温釉,是在强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所以其底部呈明显的带有明代晚期特征的亮青釉。
胎质为景德镇麻仓土或高岭土,也说明明代的厂官窑就在景德镇;器底款识为青花双圈内两列竖写“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万历年制”的青花款,其中“明”字均为日月平头,而嘉靖的靖字左边的立字的最后一笔回到右边青字的上半部;不排除民窑可能也生产一些茶叶末釉瓷器。现代的茶叶末釉可能在器型上与老瓷没有区别,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工艺、颜色、落款都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