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在更早一时期被称为黟山,明清时期黄山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这里山多地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古徽州出行商的传统,当地有首民谣,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出了大量行走天下的商人,自然有把茶带动天下,我们中国的10大名茶里在安徽占了4个,除了六安瓜片不在这一区域,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都是黄山这一带皖南茶区的。
清朝光绪年间,歙县人谢正安创立了黄山毛峰茶,他1838年出生于茶叶世家里,从小就熟悉茶叶的种植加工商贸等方面,在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进徽州把家给毁了,所以只好是从低做起,1860年左右,上海顶替了广州,成为清政府最大的茶叶外销口岸,当时徽州茶主要是出口,也没有什么品牌,品质也是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竞争力,38岁的谢正安于是决定创立新茶。
先是找好的原料再改进工艺,主要工艺,它是改变了杀青的温度,把它变成了细炒慢炒仔细地炒透,然后在阴凉的石板上反复揉捏,最后再加上一个二次烘焙。这个第2次烘焙很重要,是用一个竹筐,竹篮子,就像盖一样的扣在烘焙中的茶叶上面,这个方法,使得茶香聚集饱满,在当时算得上是独门秘技独创的,而且还不外传,具体什么时候扣,扣多长时间,这个别人都不知道。
1875年春天的时候,谢正安正式地成立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了市场,一运到上海就大获成功,成名之后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桥铺路,保靖安民,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当地人称他为谢伯乐,后来还被清政府封为“凤镇大夫”等一些官衔,成了黄山地区唯一的红顶商人。安徽茶的上市时间普遍是比江浙长晚一周到10天左右,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到立夏之间都是茶季,我们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明到谷雨之间。
黄山一带气候冷,也就造成了茶树抗寒性强,要不江北辖区山东一带在早期一开始引种茶树的时候,优先就选用黄山种。我们所说的黄山种,主要指的是黄山大叶品种,它发芽整齐芽头壮实,绒毛也多,叶底柔软,氨基酸的总量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采用这一树种制作的黄山毛峰,是最地道,最正宗品级最高的。近些年来黄山地区还普遍地种植一些新的树种,这些树种很乱,什么都有,早期连乌牛早都有种植, 安徽3号,7号,皖农95,杨树林783,红旗1号,等等好多说不上来的树种,他们在清明前就会上市,但是这种血统的纯粹性上差一些,如果单论口感,鲜爽度,包括叶形,他们有一些是比土种的更受欢迎,更好看。
要想知道哪些茶好卖,有市场前景,来浙南茶叶市场走一走, 作为浙江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日交易额超亿。刚过去的春茶交易季,市场上最好卖的绝对是黄金芽和高端白茶。家里老父计算着下半年把山上的5亩乌牛早改成黄金芽,在我们这,越来越多的茶农打算改种新品种,尤其是黄金芽。隔壁老哥家前几年8亩黄金芽今年算是投产,春茶采摘毛收10万多,可见一斑。
黄金芽。黄金芽属于光照敏感型、黄色系变异绿茶新品种,因品种稀缺、培植难度大、管护成本高而被业界誉为“茶中大熊猫”。因黄金芽一年四季均为黄色,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味道鲜美,又贵如黄金而得名。黄金芽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比白茶还要高。一年四季均可采摘,而且即使在夏秋季节品质也不逊于其他春茶,可作为高档珍奇茶品。
身边大面积的种茶,你认为茶叶种植这么多,会不会越来越不值钱?
茶叶的种植面积和市场消费需求量是一直在增长的,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庞大的中国茶叶市场。目前中国茶叶的产值有3000亿之多,但大多数情况下,茶叶种植还处在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从种植的角度来看,很多小规模茶园正逐渐在经历一次,相当长时间的调整过程之中。由于农村很多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中没有重劳力,很多家庭种植的茶园现在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其产量和品质并不是特别高,主要是依靠留守老家的老人和妇女采摘。而他们并不能完全发挥茶叶种植的价值,而采取一种靠天收的模式,能采多少是多少。这也是当下农村散种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市场消费的角度来看,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和认可度也在逐年上涨。从数据来分析,最近这些年,整体上的居民消费型茶叶的需求量和价格,一直是稳步上身的。
相对而言,反而高档礼品茶的销售并不是十分乐观。也就是说茶叶价格相对亲民,而总体的销售量却是在增长。所以,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来说,提高单位茶园的产出效益,加强茶园的管理,提高茶叶的品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未来茶叶的发展是非常有前景的,以现在的种植规模和发展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茶叶的需求量都会持续上涨,对于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