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唐代以及唐代之前流行的大都是煮茶法。点茶法最早在隋唐时期就有,在两宋时期,点茶法开始走向了茶道的主流。在唐代,产茶区已覆盖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等13个省份,在当时,饮茶之风远胜前代,成为十分流行的社会风俗。此外,唐代人格外重视用水,《煎茶水记》将天下水分为二十等,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最差,虎跑泉的名气就是起自唐代。
唐代人是如何饮茶的?
文物奇谈:唐代喝茶加盐姜,推崇烂泥堆里的野茶种,风气源自和尚最爱喝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其他国家的饮茶习俗绝大多数源自中国。早在远古时代,神农帝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在唐代,产茶区已覆盖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等13个省份,在当时,饮茶之风远胜前代,成为十分流行的社会风俗。
唐人饮茶与今天大相径庭,茶叶需先制成团状茶饼,饮前必须烹煮,时称“煎茶”,同时,还需要加入盐、姜等佐料调味,此习俗在北宋曾被大量文献记载,更需配有专门的茶点。陆羽的《茶经》认为,野茶最难得,“野者上,园者次”,生于烂石沃土、岩洞烂泥中的尤为可贵。此外,唐代人还格外重视用水,《煎茶水记》将天下水分为二十等,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最差,虎跑泉的名气就是起自唐代。
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喝的茶一样吗?
我国茶文化有近5000年历史,也就是说基本同步于我国历史文明。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一样吗?我觉得,原料是一样,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化,品种越来越多元化,饮用的工具越来越高档化,泡茶的技巧越来越职业化。就像酒一样,再怎么加工,再怎么包装,再怎么饮用,酒还是酒。茶文化本身是古人传留下来的习俗,我们本来就是学他们喝茶,只是多了一些花样与内涵而已!。
凤凰山产龙凤茶:喝茶,为什么唐代人煮茶、宋代人点茶、现在人沏茶呢?
你好我是张三疯,也来回答一番。因为每个朝代人们喜好和流行的茶文化不同,再加上政治和民生的综合考量,才会出现唐煮宋点和明沏这样的变化。一、唐代唐代以及唐代之前流行的大都是煮茶法。喝茶前,先把茶饼碾成茶末,用炭火煮茶,待釜中的水煮开时(不能大开),将茶末放到釜中,让茶与水交融升华。茶和水在第二次沸腾时会出现沫饽,沫为细小的茶花,饽为大的茶花,两者都可谓是茶中的精华。
将两者杓出,单独放置备用。继续烧煮茶水,让茶水第三次沸腾,称之为三沸,三沸时候将沫饽浇回到釜中(视人多少量入)。茶汤煮好后,均匀的斟入各个茶碗中,取意雨露均沾,同甘共苦之意。二、宋代到了宋代后,茶道变化,点茶法渐渐风靡一时。点茶法和唐朝的煮茶不同,是将茶饼碾碎成茶末,事先将茶末放到茶碗中,加入少量的沸水调成糊状,再直接往茶碗中注入沸水,加沸水时候用茶筅搅动,产生泡沫上浮,形成粥面。
点茶法最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但是在两宋时期,点茶法开始走向了茶道的主流。文豪蔡襄的《茶录》中就有对点茶法细致而精确的描述。1. 炙茶。如果茶是经年陈茶,则需要用沸水浸泡,浸泡出茶饼表面的油脂,然后刮掉,然后用茶夹钳住茶饼在小火上炙烤干就可以碾碎成茶末了,新茶如果没有涂抹油膏就不用此道程序了。2.碾茶。用干净的纸包住茶饼捣碎成散茶,再用石磨碾碎成末。
3.罗茶。碾磨后的茶末过筛称为罗茶,此道流程和与唐代大体相同。4.候汤。简明的说就是备好热水。点茶的沸水水温要恰到好处,蔡襄说:“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所以说水温对点茶的好坏至关重要。宋代在茶事操练中总结出了“声辨法”,即依靠水的沸声来判别煮水的适度与否。5.点盏。用沸水冲涤茶盏,这样有助于茶香透发。
6.点茶。这步最为关键,也最具有技艺的一环。先掌握茶末和水比例使之成均匀的茶膏,要让其有胶质感,然后注入沸水。如果要观摩传统的点茶技艺可以去看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因为日本的抹茶技艺就是两宋时期由日本和尚荣西带回到日本的,一直保留至今。三、明清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痛斥点茶法的“奢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家刚新立,百废待兴,所以特地发布了一道圣旨,下令“废团改散”,后皇子朱权著写《茶谱》普及此道圣旨,提倡饮散茶,之后清代延续了明代的饮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