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夏茶,夏茶通常会被统称为“雨季茶”。在西双版纳地区雨季是每年的5月至10月,这个期间刚好是介于春茶与谷花茶之间。这一季因为雨水及季候条件较佳,茶叶生长速度较快,导致杆粗叶大、叶片薄老叶多,叶缘锯齿明显。加之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而且刚刚经过春茶采摘,加上雨量过多,生长速度太快,营养摄入跟不上,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做出来的茶滋味淡,苦涩重,协调性欠缺且茶汤滋味不够饱满。
如何区分夏茶其实还是有难度的。今天早上我试喝了一款普洱生茶。初闻茶香还不错,但是入口的茶汤滋味低于预期,与以往的春茶略有差距。于是就和卖家联系,告诉他我试过后的感受。对方稍微停顿了下,回复说,肯定是春茶,可能是混采的缘故。由于这款茶是用陈华五六年的毛茶压制,所以很难从干茶色泽区分春茶还是雨季。于是我又细看了茶底,发现叶底有柔软肥嫩的、也有很多薄而硬的,颜色也是有油润明亮、也有暗淡铜色的。
所以初步判定这是不仅是混采还是拼配的,有春茶、雨季还有谷花茶。当然普洱茶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判断仅是我一家之言。通过自己这几年的经验,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区分普洱茶春茶和夏茶。首先,普洱茶的生命力就在于拼配,不同茶山春、夏、秋普洱茶,其香气、滋味和外形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优秀的拼配师通过拼配,把这些优缺点相互弥补,扬长避短、令其从色、形、香、味都能够很好的协调融合,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口感滋味,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茶叶产量。
所以我们通常在买到的普洱茶饼都是拼配过的,如果不是个性化需求,很难买到不经过拼配的春茶。另外,我们在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是茶商,春茶和夏茶价格差距很大,春茶价格较高、产量少,从经营角度来说,当然也是会选择拼配。另外自己这几年接触的茶农,通常会把产量很高的夏茶做成滇红,通过工艺和发酵弥补普洱夏茶滋味寡淡的缺点。
夏季的茶叶你觉得还有必要采摘吗?口感怎么样呢?
农村有谚语“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很好地总结了一年之中茶农对茶叶的评价。春茶香1、清明茶。长江以南,每年在清明节前半个月就开始摘茶了,属于清明芽尖茶,此阶段做出的茶叶清香无比,茶草小而均匀,汤色清绿好看,极具品尝价值,因此市场价格也极高。但清明茶最大的缺点是不耐泡,1~2开后就没有什么汁水了,因此只适合休闲室内品茗,不适合野外劳作解渴。
2、谷雨茶。在江南,清明节后至谷雨前后所采茶叶通常称谷雨茶,谷雨茶兼具清明茶优点,因茶叶大量上市,价格低于清明茶,汁水浓而持久,可以泡几开水,是室内品尝和野外工作都可以的茶叶,其味清香纯正,甘醇不涩。夏茶涩3、立夏茶。立夏以后所采茶叶一般统称为夏茶了,夏茶汁浓、叶片大,所制干茶难有好看的造形,一般以毛峰为主。
夏季虽仍很清香,但一般品尝起来有一定涩味,虽可解喝,但无品尝乐趣。在农村,由于夏茶普遍价格低,所以多数茶农都将采回的鲜茶叶直接室外晾晒干,制成红茶出售。秋茶好喝摘不得4、白露茶。夏至到立秋期间一般是不摘茶的,但立秋后到白露秋分期间又可以摘茶制茶,其中尤以白露前后所摘茶叶最佳,俗称白露茶。白露茶清香甘甜,味道独特,受到很多茶客追捧。
农村有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有什么作用?
白露是一盏温润清心的白露茶白露,是被诗意加持的岁时味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露茶又称秋茶,是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佳铭。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下》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的记载,大唐宰相令狐楚有“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之咏,与诗圣杜甫齐名的晚唐诗人许浑,在《送段觉归东阳兼寄窦使君》诗中“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一句,道出了秋茶经露水滋润的细嫩,与菊花经秋霜洗礼的甘甜。
可见,自李唐来,民间已有白露时节饮秋茶的习俗。陆游对白露秋茶情有独钟有宋一代,秋茶已散见于寻常巷陌,陆游对秋茶情有独钟,其《幽事绝句》云:“客生闻吠犬,草茂有鸣蛙。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吟咏买卖茶叶的场景有“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村女卖秋茶,簪花髻鬟匝”。品秋茶更有“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浑”。
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白露茶产于枫叶飘红时节故又称“枫露茶”,其性不寒不热,温润耐泡,难怪《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因为一杯自己只喝了两三道、留着准备再饮的“枫露茶”,被丫鬟茜雪当剩茶送给李嬷嬷吃了,烦恼非常。白露茶如一汪清泉,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恬淡。饮一口沁人心脾,清雅宜人,令人回味无穷,茶人赞白露茶:“一杯拂燥,两杯明心,三杯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