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宣德通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六、弘治通宝自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后,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
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行了“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七、水官通宝、太定通宝等水官通宝据考证为云南大理土司铸币,存世量极少,收藏之珍品。太(大)定通宝小平钱,红铜,厚肉型,钱文作八分书。同时期大理国还铸有太官通宝,太子(平)通宝,铸造均不多。
八、嘉靖通宝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一般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但改制之时,孝宗已崩,武宗已继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铸的弘治通宝钱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锡铸钱,却成为嘉靖,万历朝鼓铸铜钱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铸嘉靖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
另外,嘉靖通宝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九、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十、万历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铸造。
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十一、泰昌通宝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
十二、天启通宝(熹宗)天启通宝钱以铸量多,流通广,成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仍多有发现。“天启通宝”是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有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