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中正山小种中的老枞红茶最耐泡,120毫升的盖碗,投茶5克,可以泡六七泡。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但金汤红茶不一定就是好红茶。一般白茶的耐泡度120毫升的盖碗,投茶8克也可以泡五六泡、六七泡不等。
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好红茶可以是红汤红茶,也可以是金汤红茶。但金汤红茶不一定就是好红茶。发酵度较重的红茶叶底:红叶匀整传统红茶都是红汤红叶,因为传统红茶普遍发酵度高,口感浓郁,有酸涩感。而国内工夫条形红茶兴起,向名优绿茶看齐:重外形,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单芽;重甜轻涩,减轻发酵度使红茶的咖啡因含量减少,再加上细嫩原料本身含有的茶氨酸比较多,优质金汤红茶从口感上来讲,甜醇度更好,适口性也更高。
传统红茶汤色:红艳明亮为什么会有这种消费转变?这是品饮习惯差异造成的。传统红茶滋味浓郁,只有老茶鬼才能堪,一般人清饮喝不习惯,除非调饮成奶茶类来喝;而为了扩大国内的红茶品饮消耗消费,外形细嫩的轻发酵工夫条形红茶来了,口感更甜美,一般人也能接受,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品相一般的滇红金芽至于为什么会有金汤红茶就是好红茶的印象?因为发酵度轻的工夫条形红茶普遍采用一芽二叶或单芽的原料,即用料高端,所以金汤红茶产品也普遍定价高端。
现实的问题是,原料好的茶叶就能做出好茶产品吗?这里还有一个工艺优劣的问题:发酵度控制不好,汤是金色系的不错,但可能香气全无,叶底花青发酵很不均匀,滋味寡淡,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茶叶好看就是不好喝。轻发酵红茶叶底匀整,汤黄有金圈发酵不够的红茶:叶底泛青发酵非常差的红茶:暗黑死色,手摸硬邦邦,无活性。
为什么很多茶叫“工夫”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工夫茶和功夫茶完全不一样啦。先说结论: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有很多误解,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武夷茶与“工夫”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