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从这种高等级的痛苦中,可以看出女子缠足其实对自身是没什么好处的,那么她们为什么被要求缠足呢?男子又能从其中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切中“要害”了,女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其本质还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利益基础上的,重要的是男人们喜欢!首先就是一个“审美观”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子以脚小为美"是普遍的审美观念。其之所以会开始流行,是因为一些引领着所谓"审美潮流"的封建文人士大夫们病态审美。这些人身居高位,喜好风流,久而久之,催生初一些诸如喜好小脚的怪癖。为了让女子恪守贞操,统治者们想了很多办法来限制女子行为。缠足之后,女子一次性是走不了多少路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她们也就没有了接触陌生男子的机会,与其幽会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这个方面,给女子上了这道无形的“枷锁”。
另外,根据当时的一些记载以及后期考证,女子在进行了裹足行为以后,平时在走路的过程中会拉伸私处肌肉,起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作用。长期进行“锻炼”以后,女子私处会保持紧致,这样在房事活动中男子会更加有快感。这样的事情虽然“露骨”,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极其现实,女子就这样被无奈的“摆布”着。至于裹脚女性是否真的有美感,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估计这种美感也“荡然无存”了,女性如果追求那种裹脚后“优雅”的步姿,穿一双高一点的高跟鞋就能达到效果了。
当年的很多国家都把中国女子裹脚看做落后,这是一种对女性的束缚行为,所以裹脚“传统”在这种压力条件下也慢慢消失了。所以,裹脚不是什么好东西,那是“陋习”,是古人畸形审美的一种表现!当然,这样的评价,未免有些过于主观。因为审美这种东西,因人而异,更因时代而异。我们不能因为你觉得不美,就去说他畸形。但有一点,其对于身体的伤害巨大,这是肯定存在的,如果美需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话,我并不认同!。
马镫发明至少在南北朝后,《三国演义》小说影视里脚踩马镫手持兵刃骑马互搏难道是假?
《三国演义》小说影视里脚踩马镫手持兵刃骑马互搏难道是假?当然是假的,或许也不能说假,这就是限于客观条件必需的艺术加工呗。如果现在的影视拍摄过程中不使用马镫,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曾经有一部关于秦军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坚持不使用马镫,饰演秦军骑兵的解放军骑兵战士也有很多人受伤,这些都是专业骑兵尚且如此,一般的明星演员或者群众演员如果不使用马镫,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马镫的发明至少在南北朝后的说法也不准确,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布马镫,这么说吧,马镫有一个从单蹬到双镫,从非金属材质到金属材质的发展过程。话虽如此,确实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根本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这一点是无疑的。问题在于,不能认为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就无法轻松控驭马匹,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就无法实现骑兵远程奔袭,无论在东西方,壁画等视觉资料都反映出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骑兵是不使用马镫的,无论是中国的商朝、楚国骑兵还是马其顿的伙伴骑兵与帕提亚的具装骑兵。
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需要用双腿紧紧夹住马身,这对骑兵的训练水平与时间要求更高,游牧民族之所以在骑兵方面有优势,就是因为他们的子弟从小在生产活动中就自然而然进行了骑兵训练,成本相对较低,而定居民族脱产训练骑兵则成本非常高,需要国家或者族群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但是成本再高企,不代表没有无马镫骑兵,经过训练,骑兵完全可以在无马镫的情况下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