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是白茶工艺的最后一步,传统的干燥工艺均以生晒完成。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白茶制作需要采摘、萎凋、干燥三步流程,每道工序简约而不简单。白茶散茶与饼茶,其实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方一定更好的说法。
白茶是如何制成的?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白茶是唯一一款无需任何修饰敢素颜出镜的茶类。鲜嫩的茶芽摘下来,经过日晒或阴干,自然萎凋并干燥,这就是白茶,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工艺,所以冠以茶类中的“极简主义”。白茶制作需要采摘、萎凋、干燥三步流程,每道工序简约而不简单。单是春日里的采茶就有“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就有十不采的规矩。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让其自然萎凋。晒出好茶,不仅需要根据风向、光照、温度因素调整晾晒方式。过度萎凋,白茶不免会有焖熟感,沾染了烟火气息;萎凋过轻,则会有青草味,严重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干燥是白茶工艺的最后一步,传统的干燥工艺均以生晒完成。
相关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水分含量低于7%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利于茶叶品质的稳定。因此,在干燥环节中,7%的含水量成为了标准。从采摘到干燥,白茶的工艺简单,近乎天然,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保持了茶叶原有的清香,全然“不食人间烟火”。
白茶压饼好还是散存好吗?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散茶与饼茶,其实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方一定更好的说法。散茶的优点在于,它的工序非常质朴,仅经历了萎凋与烘干两道,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白茶原本的风味。缺点在于散茶占用空间大,白毫银针、白牡丹还好说,因为它们的叶片比较细窄,而叶片大的寿眉就比较蓬松了,所以如果像收藏散白茶,家里需要预留比较大的空间。
反观饼茶,缺点是工序更多,在萎凋、烘干的基础上,还要经历蒸软、包揉、压制等等,一些内含物质不可避免地流失了。当染,也不是说饼茶完全没有优点,它的体积始终是一大优势,一个中等型号的瓦楞纸箱,可能只装得下一斤散茶,而要是换成饼茶的话,可能装十几饼。此外饼茶在压饼过程中细胞壁破裂,内含物质析出到了叶片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所以饼茶的陈化速度要略高于散茶,而且寿眉一类还比较容易形成独特的枣香,这是散茶所不具备的。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